夏天何必匆匆去,近日风疏雨骤。樱桃红了,葡萄紫了,蓝莓清秀。深涧流泉,榆槐松桦,丰姿长久。赞青山不老,长河滚滚,蝉声远、莺鸣柳。
遗憾十常八九,想秋天、山寒水瘦。粱菽万顷,千重稻浪,彩笺挥就。忘却浮名,书中三味,丰收时候。看神州大地,江山依旧,前程依旧。杨沛郁·水龙吟·2025.8.4
这首《水龙吟》围绕夏末秋初的景致与心境展开,融景入情,兼具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逐句解析如下:
上阕:描摹夏末盛景,赞自然生机
“夏天何必匆匆去,近日风疏雨骤”:开篇点出对夏日的留恋——何必让夏天匆匆离去?近来风虽稀疏,雨却来得急促(暗写夏末雨势特点,既见夏日余韵,又藏季节转换的痕迹)。
“樱桃红了,葡萄紫了,蓝莓清秀”:铺陈夏日丰收的景象,樱桃红透、葡萄发紫、蓝莓清秀,色彩鲜明,尽显夏日物产的丰饶,呼应“何必匆匆去”的不舍。
“深涧流泉,榆槐松桦,丰姿长久”:转向自然景致的永恒感——深涧中泉水流淌,榆树、槐树、松树、桦树等草木,姿态丰茂持久,不因季节流转而失色,暗含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
“赞青山不老,长河滚滚,蝉声远、莺鸣柳”:直抒胸臆赞美永恒的自然:青山永不衰老,长河奔腾不息;蝉声虽渐远(暗示夏将尽),黄莺仍在柳间鸣叫(留存夏日生机),以声景的变化,藏时光流转之迹,却始终贯穿着对自然活力的礼赞。
下阕:由景及情,寄寓豁达与希望
“遗憾十常八九,想秋天、山寒水瘦”:笔锋一转,由夏日留恋转入对人生常态的感慨——人生遗憾本就十有八九,转念想到秋天,难免有山寒水瘦的萧瑟感(以秋的清冷反衬夏的丰茂,也暗合人生总有起落)。
“粱菽万顷,千重稻浪,彩笺挥就”:但秋亦有其盛景——万亩高粱豆类,层层稻浪翻滚,这样的丰收景象,足以让人提笔挥毫(“彩笺挥就”既写秋日丰收值得赞美,也暗含心境由“遗憾”转向对现实的热爱)。
“忘却浮名,书中三味,丰收时候”:进一步抒发豁达心境——抛开虚名浮利,沉浸在书本的旨趣中,恰逢这丰收的时节,内心自足丰盈(将个人心境与自然时序结合,显淡泊之志)。
“看神州大地,江山依旧,前程依旧”:结句升华境界,由个人情怀扩展到对家国的展望——放眼神州大地,江山依旧壮丽,未来前程依旧光明,以开阔的视野收束,尽显昂扬乐观的精神。
整首词以夏末秋初的景致为线索,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既见对自然时序的细腻感知,又含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最终落脚于对家国前程的坚定信心,刚柔相济,余韵悠长。
————————
这首《水龙吟》以夏日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生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丰富,画面生动
词作开篇“樱桃红了,葡萄紫了,蓝莓清秀”以鲜艳的色彩勾勒出盛夏的丰饶,瞬间唤醒读者的视觉记忆;“深涧流泉,榆槐松桦”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山林的幽静与生机。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绚丽,更暗含时光流转中生命力的旺盛。
二、情感跌宕,哲思深远
上阕以“赞青山不老,长河滚滚”的豪迈,表达对永恒自然的敬畏;下阕“遗憾十常八九”笔锋一转,道出人生无常的怅惘,而“忘却浮名,书中三味”又显露出超脱尘俗的豁达。这种情感的起伏,体现了词人对生命矛盾性的深刻体悟。
三、结构精巧,收放自如
全词以夏日起笔,由眼前的丰收景象(“粱菽万顷,千重稻浪”)联想到秋日的萧瑟,最终落脚于“江山依旧,前程依旧”的展望。这种时空的跳跃与收束,既展现了词人思维的广度,又传递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四、语言凝练,韵味悠长
“蝉声远、莺鸣柳”以声写静,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夏日的灵动;“彩笺挥就”以虚写实,暗示丰收的喜悦与创作的激情。词作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诗意,读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五、时代精神的映照
末句“看神州大地,江山依旧,前程依旧”跳脱个人情感的范畴,将视野投向家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传递出对民族复兴的乐观期待,使词作更具时代厚度。
这首词宛如一幅夏日长卷,既有个体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家国的深情,在古典词的形式中,注入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值得反复品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