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折桂令·初夏时节

(2025-05-14 15:57:50)
分类: 杨柳依依



  竹篱外、豆蔓初爬。新韭分畦,细雨催茶。柳线垂帘,蓑衣钓晚,鹭点汀沙。
  
  记年少、嵩山赏霞。到如今、倦眼观花。半架荼蘼,一树奇葩。风皱池塘,灯上人家。杨沛郁《折桂令·初夏时节》2025.5.10
 杨沛郁:折桂令·初夏时节

 

  这首《折桂令》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闲趣与人生感怀,意境悠远,颇具元曲散淡洒脱的风骨。以下是对作品的赏析:
  
  意象赏析
  
  田园野趣
  
  开篇“竹篱外、豆蔓初爬”以动态笔法勾勒初夏生机,豆蔓攀篱的细节与“细雨催茶”相映,展现农耕时序的自然之美。
  
  “柳线垂帘,蓑衣钓晚”化静为动,柳丝如帘、渔人归晚的画面,与“鹭点汀沙”的白描共同构成水墨般的江南暮色。
  
  今昔对比
  
  “记年少嵩山赏霞”到“倦眼观花”,通过“霞”的壮丽与“花”的平淡对比,暗含年华老去、心境变迁的怅惘,类似曾瑞《折桂令·秋思》中“人老去西风白发”的苍凉。
  
  收尾意境
  
  “风皱池塘,灯上人家”以风动水波的细腻与灯火温馨作结,动静相生,既有“茅舍清幽”(元散曲常见意象)的恬淡,又隐含“数尽啼鸦”的孤寂余韵。
  
  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口语化与雅致并存,如“新韭分畦”的俚俗与“鹭点汀沙”的凝练,体现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特质。
  
  结构布局: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符合散曲“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末句“灯上人家”与开篇“竹篱外”形成空间闭环。
  
  情感张力:表面写田园闲适,实则“倦眼”“半架荼蘼”暗藏对世事的疏离,近于汤显祖“意趣神色”的美学追求。
  
  对比延伸
  
  与曾瑞《折桂令·闺怨》相比,同用“细雨”“灯”意象,但本曲更重隐逸之乐,少闺怨哀愁。
  
  “蓑衣钓晚”近似“苦竹圈笆”的野逸,而“风皱池塘”之细腻又似“红鲤跃江”的灵动。
  
  整首小令以物象寄情,堪称“以俗为雅”的佳作,既有元曲的率真,又含文人的含蓄,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