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18

分类: 清水天然 |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意: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哎呀,多么险峻,多么高啊!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的人从来没有交通。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眉山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多少壮士在开山铺路的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了一条天梯似的栈道相互连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漩涡。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上的山路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巅。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仰着头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只好坐下来,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西行的人啊,问你什么时侯回来呢?这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实在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跟着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杜鹃在月下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一听也会失去青春的容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连绵的山峰连着连绵的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陡直的绝壁上边。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着山崖,推动着巨石翻滚,好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就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呢?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气象非凡,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人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反而成为祸患。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行人来到这里,早晨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害死的人数也数不清。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还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当我踏上归途,侧过身来向西望着,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简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写的。本诗运用乐府古题,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展开奇特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高峻奇险的风光及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叹。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将大自然、神话、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当时社会动乱局面的忧虑与关切。
全诗豪迈奔放,感情充沛。通篇紧扣一个“难”字,想像丰富浪漫,语言富于变化,色彩瑰丽而又神奇,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注释:
噫吁戏:惊叹声。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秦塞:秦地。古代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开始与中原相通。太白:山名,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省周至一带。山摧:《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下嫁五个女给蜀王,蜀派五力士迎娶。返回梓潼,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共拉蛇尾,结果山被拉塌,力士与女皆压死,山也分为五岭。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zhàn):栈道。六龙:神话传说中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日落处。高标:最高峰。黄鹤:即黄鹄,一种高飞的鸟。猿猱:统指猿类。青泥:岭名,为唐入蜀要道。萦岩峦:缭绕在山峰间。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参是蜀的分野,井是秦的分野。抚膺:抚胸。巉岩:险峭的山岩。号:聒噪。子规:杜鹃鸟。凋朱颜:容颜为之衰老。去天:离天。绝壁:陡峭的山壁。喧豗:轰响声。嗟:叹息。胡:何。剑阁:四川剑阁县北七里大、小剑山间的一座雄关,即剑门关。峥嵘、崔嵬:高峻的样子。锦城: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咨嗟:叹息。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意: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在此遨游翔集;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唯有长江水日夜不停地奔流着。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昔日东吴时代的繁华宫廷已经荒芜,宫苑里的杂草埋没了幽僻的小路;晋代的名门望族及历史上的一切风流人物也只是一时的显赫,他们早已进入了历史的坟墓,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高耸的三山远隔云烟,茫茫苍苍,若隐若现,如矗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位于江中,把秦淮河分割成两条支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只是那些悠悠浮云,有时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简析:
天宝年间,诗人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登上凤凰台,观赏浩浩汤汤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大自然的美景才是永恒的存在!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色,也在吊古幽思之中,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忧郁失意,面对现实,暗示唐都长安被奸佞包围,自身报国无门,表达了对“浮云蔽日”的奸邪小人的痛恨之情。全诗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圆熟工整。气势磅礴,佳句天成。在写作上受了崔诗的影响,风格与崔颢《黄鹤楼》接近。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凰山上。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建有太初、昭明二宫。衣冠:指王公贵族。三山:山名,在今江宁县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二水中分白鹭洲:秦淮河流经南京汇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江水分为二支。白鹭洲:古洲名,为江边沙洲,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去到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长江三峡,来到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崇山峻岭也随着宽阔平坦的荒野的出现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也渐渐平静下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皎洁澄澈的明月,普照着大地,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那飘荡在碧空中的朵朵祥云,由于光的折射,云气在江面上变幻莫测,城郭幻化如同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如今已经远离故土了,心中难免恋恋不舍,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这些山水又是何等多情,不远万里,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一直伴随着我这位游子的行舟。
简析:
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四川度过的。唐开元十四年(726),二十五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东下,开始游历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诗人出蜀远游时写的,抒写自己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的见闻和感受。全诗借景抒情,构思巧妙,情节波澜起伏,气势奔放开阔,表现出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情。
这是一首着名的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全诗写得曲折含蓄、韵致清扬,意境高远,格调明快。诗人以清新飘逸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沿江东下所见的壮阔的气势和绮丽风光。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的水光山色,太空的奇异景象以及离乡惜别的情思中,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细致观察和赞颂,体会到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青春勃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注释:
荆门:
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楚国:
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平野: 平坦广阔的原野。江: 长江。大荒: 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海楼: 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 依然。怜: 怜爱。故乡水: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 喻行程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