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16

分类: 清水天然 |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诗意:
第一部分(1——7句)抒写望月思念美人而不可得的彷徨和忧伤:
“长相思,在长安”,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所思慕追求的美丽女子却远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窗外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微霜初降,凄清的月光照在竹席上,给凄凉的心情增添了些许寒意。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在这个寒气逼人的秋夜里,独处一室的诗人挑着孤灯,愁肠百结,
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微星稀,秋意越发浓了,相思之苦让人难以入眠,饱受煎熬的诗人无可奈何地望着月亮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美人如花隔云端”,心中想念的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像月亮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第二部分(8——13句)抒写诗人与“美人”关山阻隔,梦魂上下求索而无着的悲怨: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二人相隔天遥地远,连梦中奔波都极为辛苦,何况关山重重,难以逾越,相见更加艰难!
“长相思,摧心肝”,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
简析:
这是一首缠绵蕴藉的政治寄托诗。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四处飘零,抑郁失落的心情挥之不去。故借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借男女相思之苦,来抒发思君恋阕,政治难以实现的怅惘和苦闷。
全诗缠绵婉转,韵律顿宕流丽,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梦魂不到关山难”一句构思新颖,“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两句见出诗人诗歌的铺张扬厉风格。
注释:
长相思:乐府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簟:竹席。青冥:青色天空。渌:清澈。关山难:关山难渡。
-------------------------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诗意: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诗人所乘坐的船以及所用的桨,都是使用名贵而珍奇的木料制成的,歌妓能用精美的乐器凭着想象吹奏不同凡响的曲子。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在歌妓美妙的音乐声中,船上的人们斟满美酒,一杯一杯地尽情豪饮,任凭兰舟在江中随意飘荡。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就算修成了神仙,仍然还有所期待,黄鹤不来,上天也就成了泡影;而我泛舟江上,逍遥快乐,物我为一,有如在海边生活的人正与白鸥相嬉戏,这不是比那些盼望着黄鹤降临的神仙还要逍遥自在吗?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俯仰宇宙,纵观古今,想当初大诗人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可他的词赋却能与日月同辉,流芳千古;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亭台轩榭,现在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酒酣淋漓,诗兴浓郁,下笔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可以撼动山岳;诗成后傲然卓立,高旷不群的胸襟可以凌驾于江海之上。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人世沧桑,宦海沉浮。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人的一生之中说不上要经历几次变故。功名富贵如果长在,那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汉水也应该往西北流!
简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开篇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富贵及庸俗低调的社会现实的蔑视,显露出诗人对自由、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傲岸旷达的胸襟。
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开头四句色彩绚丽,开篇就把读者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诗意正反相生,容量宏大,情节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尽夸张,感情强烈激昂,酣畅恣肆,显出超人的力量。
注释:
江上吟:李白自创的歌行体。江,指汉江。木兰:即辛夷,香木名,可造船。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古时十斗为一斛。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海客:海边的人。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泛指楼台亭阁。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一叶轻舟从清溪出发,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了,从峨眉山一直跟随诗人行走的明月,被岸边的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简析:
这是李白二十六岁(726)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注释:
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合流入岷江。清溪:唐时泯江的一处渡口。君:指峨眉山月。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下,诗人在花丛之间摆了一壶酒,一个人自斟自饮,身边没有知心的亲友陪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只好举起了酒杯邀请多情的明月,明月、诗人、月光下诗人的影子,一共是三个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怎么会知道我饮酒的乐趣或忧伤,月光下的身影也徒然地跟随着我的身体移动。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还有月光下的身影,借此美景良辰,尽情地欢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吟诵赞美明月的诗章,明月被感动了,陪伴着我在夜空徘徊,依依不肯离去;我手足舞蹈,月光下的影子便随着我翩翩起舞,摆动着不规范的舞姿。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清醒时,我与明月一同分享人间与天上的欢乐;沉醉时,明月依然在天上,我还是在地上。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欲和明月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简析:
《月下独酌》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凄凉孤独的月下独酌场面,抒发了诗人抱负、才能难以施展的忧郁愤懑之情。
注释:
酌:自斟自饮。无相亲:没有知心的亲友。不解:不懂得。饮:喝酒。徒:空,白白地。将:偕,和。须:应该。及春:趁着大好春光。徘徊:来回地走着不离开。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交欢:一同欢乐。无情:忘情,指超乎世俗感情之上的忘我境界。相期:相约。邈:远。云汉:天河。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苍翠的山峦,横卧在北城之外;清澈的河水,像一条白练绕着城东缓缓逝去。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友人就要踏上万里征程,仿佛一棵无根而随风飞转的蓬草,孤独漂泊,踪迹难寻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边一片白云,随风飘浮,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日,徐徐西落,恋恋不舍。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宾主作别,彼此频频挥手致意;马儿似乎也心意相通,不时地为惜别嘶嘶长鸣。
简析:
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感情热诚的送别诗。诗人借特定的送别环境,即景取喻,情意婉转地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深意切,声色俱佳。诗中青山、白水、浮云、落日、与孤蓬、游子、故人、萧萧班马等景物相互映衬,既渲染了送别的气氛,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充满了积极乐观、明快豁达的情调。全诗含蓄蕴藉,深沉感人。
注释:
郭:外城。古代城分内外。白水:清澈的河水。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作别。孤蓬:枯后根断,蓬草遇风吹散,飞转不定。万里征:万里行。征:征途。意:情意。故人:友人。自兹去:从此分别。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班,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