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树临风
杨树临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68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8

(2024-07-18 13:46:14)
分类: 清水天然
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8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意:
  
  这首诗一是抒发傍晚室外纳凉清爽闲适的趣味与感受,二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不能与友人共度良宵而带来的怅惘情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西山的太阳不知不觉中忽然落下去了,池塘上的月亮渐渐升起在东方。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去掉冠簪,散开挽起的头发,在幽静的傍晚惬意地享受着清凉;推开房门,我悠闲地躺卧在闲适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阵阵的清风徐徐送来荷花的清香,青青翠竹上的露珠滴在荷塘中,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有心想取来鸣琴轻轻弹奏一首曲子,可惜眼前却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感慨这良宵,美好的时光,怎么让我不思念我的老朋友辛大,从傍晚到天明,整夜都在梦中苦苦把他想。
  
  简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在诗中诗人置身于池月、荷风、竹露等景色中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能与友人共度良宵而带来的哀愁及情思。诗人在白描自己所置身的环境时,表达了自己闲适、自在、恬淡的心情,但也流露出些许寂寞失意与淡淡的哀愁。
  
  注释:
  
  辛大:名不详。大:排行第一。孟浩然另写有《送辛大之鄂渚不及》等诗。山光:指山上的日光。池月:池塘上的月光。散发:散开头发。古人平时都束发戴帽。散发说明去掉冠簪,表示闲适。卧闲敞: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此处以“知音”喻好友辛大。中宵句:终夜苦苦想望,连作梦也是。
  
  孟浩然(689—740),唐代着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四十岁时曾到长安求取仕进,失意而归。一生除在张九龄幕府中任过短时间从事以外,未担任过任何官职,是唐代着名的布衣诗人。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擅长五言律诗,其诗清淡悠远,质朴明快,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意:
  
  “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我已不必前往帝宫,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了,还是返回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中去吧。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因为我缺少才干,因而未得到圣主的任用;因我穷途多病,年又渐老,连一些老朋友往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白发催人老,青阳遇岁除。”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渐多,好象催人衰老;春日阳光绚烂,岁月无情,时间催逼着旧岁消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宿虚。”一片月光从松林间照进了窗里来,愁绪绵绵不断,让人彻夜不能安睡,此时此刻,自己更感到空虚寂寞。
  
  简析:
  
  开元16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到长安,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结果事与愿违。应进士举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这首诗主要抒发诗人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愁寂空虚之情。
  
  《新唐书》云:王维私邀浩然入内署,偶遇玄宗,便向玄宗推荐。玄宗览浩然旧作《岁暮归南山》,尽管此诗写得含蓄蕴藉,玄宗还是悟出了言外之意,所以明皇读后怫然曰:“朕不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以布衣终。这首诗内含丰富,蕴藉婉曲,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注释:
  
  北阙:指帝宫。《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青阳逼岁除: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虚:空寂。
  
  --------------------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诗意: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这样寂寞无聊的生活,还等待什么?天天空手回来,一无所获,实在是碌碌无为。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我要寻找一片长满芳馨花卉的幽静山林,去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又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不忍心与老朋友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如今居高位者,有谁肯容纳或提携我呢?世上要寻找如你我这样的知音,实在是寥寥无几。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也许今生今世,我注定要过那种寂寞无为的日子,还是痛痛快快地回乡,去关闭我故园的门吧!
  
  简析:
  
  这首赠别诗表达了作者求仕不成,不得不离开长安,“欲寻芳草去”的失落心情。首联言自归,颔联写惜别,颈联说明离开长安的原因,表达了对“当路谁相假”的惆怅与愤懑,抒发了落第士子的辛酸和怀才不遇的嗟叹。全诗感情真挚,自然平实,言浅意深,余味悠长。
  
  注释: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空自:独自。寻芳草:寻找芳香花卉,这里比喻追求理想境界。违:分离。当路:当权者。假:宽容。扉:门。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笼罩的小洲旁,暮色苍茫给离家的游子增添了几许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旷野无垠,整个天幕似乎与树木上下连成了一片,江水清澈,让人感觉空中的一轮明月此刻与人是那么地亲近!
  
  简析: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这一年,诗人带着仕途失意的痛苦,漫游了吴越一带。这是一首写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小诗。在清新明丽的暮江景色描写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诗的前两句,写泊船的地点、时间和当时诗人的心情。诗人本来就已有了漂泊离乡之愁,然而行舟停泊在暮色苍茫的沙洲边上,眼见夕阳西下,一种新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诗的后两句写景,由远及近。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十分荒凉寂寞,使人心情更加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与人相伴,带来了些许的安慰。这首诗平实淡雅,写景如画,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清新自然。
  
  注释:
  
  宿建德江:夜晚住宿在建德江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泊:船靠岸,停船。移舟:摇动小船,靠岸。烟渚:暮色迷茫中的江中小洲。渚:水中间的一小块陆地,洲或者岛。暮:傍晚。客愁新:旅途中新添的愁思。新,显豁鲜明的意思。野旷:四野空旷。旷:空而且宽敞。江清:指平静的江面。月:指江中的月影。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意:
  
  “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日暮时分,山色一片幽暗,猿声不住地哀啼着,苍茫的桐庐江,夜以继日地向东奔流,这凄凉的景象,让人生出淡淡的愁绪。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晚风吹动两岸的树林,枝叶沙沙作响,如水的月光,映照着江中一只孤零零的小船。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的风光再好,可也不是我的故土啊,在无限的孤凄之中,我禁不住想起了广陵的朋友。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相忆相思,不由得潸然泪下,那就将这两行热泪和愁思寄与大海,寄与远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简析: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漫游吴越,停舟夜宿桐庐江时所作。诗中写桐庐江秀美景色和飘泊不定、郁郁不得志的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和对广陵友人的怀念之情。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写景清冷素淡,抒情凄恻缠绵,以景生情,撩人情思。
  
  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维扬:即扬州。旧游:故交。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