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课题调查报告

(2024-03-05 07:11:02)
分类: 红笺无色
杨沛郁:课题调查报告

  课题 调研报告
  
  杨沛郁
  
  鄂伦春民族教育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旗民族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2000年实现“两基”达标,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但我旗民族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乡镇对民族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民族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2002年6月起,历时近两个月,我们到四个鄂伦春聚居乡镇(托河、古里、诺敏、乌鲁布铁)和大杨树、阿里河两镇的十所小学和五所中学进行民族教育调研,召开有学校领导参加的教师座谈会、鄂伦春族学生座谈会30场。
  
  一.鄂伦春自治旗民族教育现状
  
  目前,我旗共有民族中小学11所,其中小学8所,中学3所。少数民族在校生3186人,占全旗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4、23%;其中鄂伦春族在校生601人,占全旗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7%。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旗民族教育对提高全旗各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自治旗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治旗民族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民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个别民族小学仍有危房存在,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治旗民族教育的发展。
  
  座谈中教师认为:
  
  应将以德治教与依法治教结合起来,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旗、乡(镇)两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切实保障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费投入,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切实加强鄂伦春族聚居的乡镇中小学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加强民族生家庭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鄂伦春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其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大信息技术、外语、艺术类和综合类课程师资的培训力度,补充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优先录用师范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学校任教,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提高待遇,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各类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大部分教师认为:民族生就近入学,同兄弟民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效果要好,而集中学习,单独立校或编班效果要差一些。通过学生座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鄂伦春聚居乡镇部分民族中小学学生座谈会上,提到将来去鄂伦春中学读书问题,鄂伦春族中小学生都一致认为和其他民族同学在一起能学到很多先进的东西,进步较快,都表示愿意在多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而不愿去鄂伦春中学就读。
  
  在学生座谈中我们还发现民族大杂居的地区,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的民族生立志高远,有志向,有抱负,而鄂伦春中学参加座谈的学生自己想考什么学校都讲不清楚。
  
  谈到课外阅读方面,大杨树二小的鄂伦春族小学生葛马艳(三年三)说她已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其他同学也有广泛阅读的习惯,而鄂伦春中学的学生就列举不出所阅读篇目,只有一名学生说读过作文书。
  
  在诺敏一小、诺敏二小、乌鲁布铁小学和诺敏中学等学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自身个性发展,学有所长。
  
  在调研和座谈中我们还发现部分鄂伦春民族学生性格直率。喜欢直来直去,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在认识事物的观念上很前卫,但在接受知识、技能方面认识不到位,而且基础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所以严重影响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同学关系方面,大多注重小团体的哥们义气,注重亲情关系,为哥们义气和亲情可以无原则的互相帮助。还有部分同学由于在生活方面或将来升学、就业上有依赖,有民族优越感,自觉高人一等,瞧不起兄弟民族同学,往往这些同学在学业上也不求进取,表现出懒惰的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鄂伦春聚居乡镇的领导同志认为“两基”已经达标,“船到码头,车到站”,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认识不够,甚至不知道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当地人民政府的责任。
  
  2.民族中小学一般都地处偏远地区,校内部分学生又来自更加偏远的村屯,近几年的自然灾害使粮食欠收,贫困人口增加,再加上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初中学生辍学率回升,如诺敏中学2001年秋学生951人,现有学生851人,辍学100人。
  
  3.大部分鄂伦春聚居乡镇因地方财力不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能落实,造成教育投入紧张。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中,对“年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的要求,执行力度不够,尤其近年来基本上没有“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现象比较严重,如有的学校由于办公用品供应不上,正常教学受到影响。
  
  4.鄂伦春聚居乡镇民族中小学校舍、教学设备配备等硬件落后。如诺敏中学至今实验室未配备完整,因宿舍维修不上有300多名住宿生散居校外,给学生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5.民族中小学老师学科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南片学校一些学科的师资普遍短缺,如诺敏、乌鲁布铁、大杨树各中小学普遍缺少音、体、美教师,很多扎兰屯师范2001年毕业的音、体、美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分不进来,在家待业。北片一些城镇中小学教师超编,农村民办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6.部分民族学生家庭教育欠缺,养成教育不到位。如乌鲁布铁小学鄂伦春族学生55人,其中单亲家庭2人,重组家庭9人,孤儿5人;古里乡小学有鄂伦春族学生29人,其中单亲家庭6人,重组家庭1人,孤儿1人;旗实验小学有鄂伦春学生105人,其中单亲家庭14人,重组家庭8人,孤人2人;鄂伦春中学初中现有鄂伦春族学生104人,单亲家庭占三分之一,重组家庭占五分之一,孤儿占十分之一。由此可见,鄂伦春族学生比其它民族学生获得双亲的关爱要少得多,而且有的孩子居无定所,吃饭都没有规律。
  
  还有部分猎民家庭虽然父母都在,但由于禁猎,国家给了土地自己又不善耕种,就出租给他人,一天无所事事,就把大量时间用在喝酒上,这样,孩子所受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这种情况在猎民社区具有普遍性。另外这一部分家庭文化水平较低,道德意识淡漠,没有远大志向,教育观念落后,没有竞争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甚至不知道儿童不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此种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阻碍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7.贫困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部分民族学生家庭贫困,尽管有民族助学金,但不能及时发放,有的学生连课本和学习用品都买不起。
  
  三.对民族教育的思考
  
  首先,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宁可在其它项目上少花一点,也要保证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的优先发展。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民族教育条例》,制订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具体办法,各级政府领导要经常到民族中小学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的困难。要逐步增加对南片民族学校的投入,努力改善这些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动全旗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将教育工作尤其民族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内容。
  
  其次,各级政府要把解决目前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另外,真正让一个民族发展、壮大、进步,不能只靠政策的优惠、帮扶和照顾,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和兄弟民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去拼搏、去奋进、去竞争。让他们打消惯有的依赖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意识,自觉接受现代文明。为达到这一目标,只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对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和少年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严格控制民族学生辍学;提倡鄂伦春族猎民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大杂居,为其子女学习汉语和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氛围;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民族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让农猎民子女的家长接受现代文明和掌握现代职业技术,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去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和事业。这从家庭角度来看,有利于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对民族学生加强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对他们违法乱纪行为要依法处理,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发展的有觉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斑人。
  
  其三,各级政府要搞好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教育活动基地,如向各民族学生开放民族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不以营利为目的。结合小城镇建设,要开辟和建设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建设青少年的体育、艺术、科技、生产劳动的活动场所。安排好学生休假期间的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各民族学生在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四,指导民族学生家庭教育。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品德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指导各民族家长首先自己应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成为自己孩子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家长要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是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尽力杜绝不具备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入,优先录用师范类毕业生到学校任教,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到民族中小学任教。
  
  同时应适当增加民族学校教职工编制,改善民族学校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待遇,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政府要在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提高、各类培训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
  
  六是改革民族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尤其对完全中学或高级中学的校长应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办法,改变过去由政府任命的做法。这有利于把真正懂教学、懂管理、德才兼备、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推向学校领导岗位,以增强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校长责任感。
  
  七是创造条件,在内地省市的名牌院校创建初、高中民族班,在全旗范围内选拔四少民族中的优秀学生就读,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面向未来,学习兄弟省市各民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掌握现代先进技术,推动民族教育进程,将来好为自治旗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榜样作用。(2002年7月于阿里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