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树临风
杨树临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68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课题调查报告

(2024-03-04 09:39:41)
杨沛郁:课题调查报告

  课题 调查报告
  
  杨沛郁
  
  鄂伦春自治旗中小学“减负”问题调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其中“减负”也就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深刻的认识“减负”,把握好“减负”的内在要求,比较切合实际地推进“减负”;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减负”应该“怎么减”,或者“减负”以后应该“怎么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督导室一行5人,于今年三、四月份(注:2002年)到全旗八镇一乡31所公办中小学和5个中心校所属的7所民办校,开展督导检查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与学校领导、老师座谈(座谈人数近千人),我们发现对“减负”这个老师天天面对、学生天天体验、家长人人议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有所困惑。
  
  一.座谈中发现:人们对“减负”的理解有偏差
  
  有的老师说,我们地区有的家长没职业,也没文化,双休日学生没作业,家长又不会辅导,在家没事干,学生只好去遛大街、打台球、进游戏厅、进网吧,容易学坏;
  
  有的老师说,我校家长多数是农民,只会种地,学生作业少,家长又不能看着孩子学习,学生放学到小河边或山上去玩儿,会出危险;
  
  有的老师说,学校不准多布置作业,我们这里又没有什么特长班,可以学什么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学生没事,只得去玩,去闲逛;
  
  有的老师说,家长对老师留作业少有意见,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上边又不准多留,让老师左右为难;
  
  有的老师说;一方面说“素质教育”,一方面又说“减负”,他们之间是不是矛盾?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减负”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通过座谈和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减负”不能正确认识,认为“减负”就是不留作业或少留作业,结果学生负担是减了,但教学质量降低了;
  
  一些学校对“减负”只做一些表面工作和片面理解,盲目操作,形成了学生减了负,教师一身轻的不良现象;
  
  一些学校教学方法陈旧,教科研开展不力,不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只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提高升学率;
  
  一些学校认为“减负”就是减课业负担,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大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我地区根本没有负担,学业负担不重,不但不需要“减负”,而且还应该“加负”。
  
  看来,“减负”还真是一道“高次不定方程”,这个难题要想彻底解开,首先应该让人们准确全面地理解“减负”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应该正确理解“减负”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是减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去那些因多种原因造成的、超出中小学生承受能力的、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负担,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更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
  
  学习是一种劳动,是劳动就要付出艰辛。九年义务教育,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作为学生,既然有义务、有责任接受义务教育,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适当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业精于勤,学无止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犹悔读书迟。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年华,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打好各方面基础,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和人民;为了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必须大胆地理直气壮地提倡主动学习、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必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严谨求实、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因此,“减负”与刻苦学习并不矛盾,对学生来说,两者都是必要的。
  
  “减负”只是还教育的本来面目,决不能淡化教育质量。“减负”,虽然不再是沉重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但并不反对合理的课业负担,必要的文化知识测试,正常的各门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
  
  “减负”,它不再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一些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条和答案,而是让学生都学会学习,灵活的运用那些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新问题。
  
  “减负”,它不再让学生因排名次而感到有心理压力,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用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去迎接挑战。
  
  “减负”,它不再让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逼迫下被动地学习,致使精神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情绪,而是让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有如饥似渴的兴趣,对真理和实践有百折不挠的热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前景无限的向往,对老师充满着热爱、尊敬和信任,每个学生都满怀着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我地区“减负”应该怎么减
  
  通过座谈和调研,我们也欣喜的发现,有的老师己提出了多给老师一些备课时间,多给老师创造机会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减负”和“素质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意见,执着地从根本上减负。有的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立足本职,不断增强“减负”的自觉性,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力争做到“减负不减质”。但是,“减负”毕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收效远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如何深入推进当前“减负”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边远旗县、具有自治旗特色的“减负”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调研,结合我旗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我旗的“减负”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减负”应该体现在转变教育观念上
  
  要彻底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转变教育观念非常重要。在这次督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校长和教师观念还比较陈旧,仍习惯于“为应试而教”的一套做法,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减负”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一些学校还在比、在看、在犹豫、在观望,甚至举措失当,不知如何把握。因此很有必要在全旗教育系统内进行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结合学习国家有关“减负”方面的文件,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育思想有根本性的转变,确立现代教育思想,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的重要性,真正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统率和指导学校的“减负”工作。
  
  2.“减负”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抓好课堂教学,这是“减负”的根本。教师应该多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应该在有限的45分钟内教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学校要多给老师一些备课时间,多给老师一些时间搞教科研。老师把教材吃透了,把课备好了才能把课讲好。把课讲好了,才是真正地给学生“减负”。
  
  我们看到一些学校,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达标、竞赛;报不完的材料,学不完的典型,开不完的会议,搞不完的活动。别说是班主任教师,就是课任教师,也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不备课,怎么能讲好课,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明明用三句话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备课,就得用十句话才能讲清楚,这不但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是对青少年心理的无情摧残!变换一下角度,不备课用十句话能讲清楚的问题,通过备课,吃透教材后,用三句话就讲清楚了,学生听了你的课感到简洁、有用、解渴,自然就感到轻松愉快,学习兴趣也就来了、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那七句话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变讲堂为学堂。通过课堂练习,学习内容已全部掌握,基本技能训练已达到预定目标,课外作业不就少了吗?
  
  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效率,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中心,能力为目标,要突出教学效率,鼓励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并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内容要做到“堂堂清”,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要注重思维启迪,引导学生自我加压,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养成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
  
  3.“减负”应该体现在作业上
  
  一提到“减负”,多数人就认为是少留作业,这样理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实际上,作业既是“减负”的一个方面,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留作业不能简单化,要根据训练重点精选练习题或科学设计练习题,坚决不留那些机械、重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或超纲超本的作业。
  
  以一节课为例,留或不留作业,应该以学生“会”或“不会”为标尺。某个训练目标,如果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已经彻底掌握,就不用再留作业;如果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已经过了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但还不能彻底掌握,还需要加强巩固,那么,这个训练目标就得留一定量的作业。这样,留作业又涉及到一个“量”的问题,这个“量”应该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为标准。如果留一道题,就能达到训练目标,那就不要留两道题;否则,就可以留两道题或三道题。
  
  4.“减负”应该体现在课外活动上
  
  一提到课外活动,多数人就会联想到素质教育,以为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其实不然,素质教育应该首先体现在学科教学上。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牢固掌握,但是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满足学生从事实践的要求的,因为课堂教学要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要达到文化科学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目标,就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
  
  由此看来,今天学校开展的某项课外活动,如果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又拓宽了课堂教学,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个性专长,这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否则,如果这项活动与学科教学无关,又不能发展学生能力,开发智力,反过来又冲击了课堂教学,纯属为了完成上级某一个部门布置的任务或学校工作计划,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走形式,他不但不是素质教育,而且就是负担,不但是学生的负担也是老师的负担,这个负担就应该“减”。
  
  5.“减负”应该体现在不占双休日有偿补课上
  
  2000年1月3日,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依据儿童学习和生活规律均衡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下午可以活动和做作业为主。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一个学校的校长,必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忠实执行者,必须是素质教育坚定不移的执行者和探索者,一个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风格。可是我们非常遗憾的发现,现在还有一些校长不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不在科教研上下功夫,专门靠占用双休日、加班加点、延长学时、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来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这样做不但违背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而且也达不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当然,在部分学校目前还缺少吸引学生并能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科技、图书、电教、文体等设备的条件下,仅仅还学生时间和空间,录像厅、游戏厅、歌舞厅等地就可能成为他们的活动场所,不少学生就可能玩物丧志。这样就等于在“减负”的同时,学校和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
  
  为此,学校必须从实效着眼,科学地安排好学生的双休日活动。如: 开展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领域,多渠道地较快地接受各种新信息,以开拓视野;指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参加田园劳动及其它社会实践劳动,让他们体会父辈劳动的艰辛,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指导学生参加选修课和自学活动,指导学生接触自然,学习观察生活,参加社会调查。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学艺练体,发展个性特长。
  
  双休日,为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指导和情感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开发禀赋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减负”应该体现在规范学生用书的订购和使用上
  
  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指出:“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社会、自然课程,每门只准使用一本经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其它课程和专题教育活动均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和各种读本。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图书、报刊和学生用品”。
  
  乱订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我旗属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大多数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由于读书费用偏高,一些家庭承受确有困难。教材要用经国家审查通过的黑白普通版本,对乱订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并从中捞取大量回扣的领导或老师要令其退还全部钱款,师德考核应一票否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减负”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艰苦的探索,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准确把握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内在要求,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5月于阿里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