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郁:散文随笔
(2024-02-08 08:06:43)分类: 红笺无色 |
散文 随笔
杨沛郁
元宵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时,近臣东方朔不仅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而且心地善良,关爱贫民百姓。
那年腊月底的一天,东方朔踏雪寻梅,来到御花园。刚进园门,见一宫女,泪流满面,扑向玉井。东方朔急忙上前拦救。原来这宫女名叫元宵,她自进宫以来,每逢年终岁首,都思亲心切,心如刀割。这一日,她想既然一生也不能与父母亲人团聚,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
后来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辞》:“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中“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两句,就是感叹这些宫女身世的: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宫门深似海,一入二十年,故乡遥遥,亲人难见。安得不悲不痛?据说这首宫辞,曾让当年的歌手孟才人感动得肝肠寸断呢!
且说当时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中的姐妹们都有一肚子思亲的苦楚,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正月初七,夜幕刚刚降临。长安城巡夜的兵丁,只见从城南方向来了一位骑红马穿红衣的翩翩少年,自称是奉玉帝旨意火神君要火烧长安。说完,就扔下一道偈语,转身走了。兵丁见此一个个惊惶失措。
这一消息马上传到了大将军卫青的耳朵里,卫青随即就将这事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瞧瞧偈语,只见上面写道:“正月十五,神君下凡。时至二更,火烧长安。”汉武帝吓得魂飞魄散,忙向群臣问计。
群臣众皆失色,一个个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这时只见东方朔出班奏曰:“听说火神君自小爱吃汤圆。依臣之见,正月十五那天可让全城军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放长安城百姓一条生路;再晓谕京都军民一齐做大红灯笼,十五晚上,大街小巷,红灯高照,点焰火放鞭炮;再把京都四门大开,让皇上、妃子、宫女等与城外的庶民百姓一齐上街观灯,以便乞福纳祥,求上天赐福。届时,全城通红,火光漫天。玉帝必然相信火神君已火烧长安,不再过问此事。”
武帝一听大喜,忙传旨让东方朔、卫青等人操办此事。
正月十五,日薄西山,长安城便张灯结彩。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民间服饰,在一众近臣的护卫下走上长街;贵妃宫娥人等,一个个也手提红灯,三五成群地离开宫殿。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焰花漫天,飞红点翠,色彩斑斓。
元宵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的父母也来观灯,当他们看到红灯下的姐姐,都惊喜地高叫:“元——宵——姐!”“元——宵——姐!”
元宵听到弟弟妹妹的叫声,欣喜若狂地奔到了父母面前,一家人喜得团聚。
长安城一夜灯火,竟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重赏了东方朔、卫青等人。
宫女元宵为人聪慧,心灵手巧,且厨艺精湛,做了一手好汤圆。所以第二年正月十五,汉武帝依旧命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夜幕降临,全长安城照样挂红灯,放焰火。如此代代相传,年年如故。又因正月十五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做“元宵”,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叫做“元宵节”。(写于2005年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