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散文随笔

(2024-02-07 06:44:14)
分类: 红笺无色
杨沛郁: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杨沛郁
  
  漫话春节与春联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前使用农历,人们把过春节也叫过年。当时间滑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半夜十二点的时候,农历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年”,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古时,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一岁一熟,粮食熟了,就要将它运载回去,贮存起来。正所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所以“年”又成了“穗”(岁)或“载”。我们常说的“一年半载”或“三年五载”,这里的“载”就是年的同义词。《尔雅·释天》说:“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有一种传说,说是“年”原来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会兴风作浪的猛兽,每当冬末春初时节就要出来吃人。人们为了避凶化吉,就杀猪宰羊,把大量的肉食放在露天,自己躲在屋里不出来。待到这个怪兽饱餐了肉食走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便都走出门来相互致贺。这样年复一年,便成了一个传统的欢乐节日。
  
  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是符合四时更替的。这是农历旧的一年终结,新的一年开始。因为“立春”大都在正月,所以春节也意味着严寒、枯燥的冬天行将结束;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到来。“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华秋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更何况春日在阳,快要到来的又是一个春和景明,莺歌燕舞,飞花点翠的季节,所以人们无不期盼春节的到来。
  
  旧时的春节,人们要在门上挂上“桃符”。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换旧符”,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shnsh) “郁垒”(yùl)的字样。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俩人是专职惩办凶神恶煞的神。把他们的名字挂在门上,可以避免灾难,具有驱邪恶,保平安的意思。
  
  后蜀皇帝孟昶才华横溢,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公元964年,他看学士辛寅逊题写的“桃符”字迹不工,便亲笔题字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群臣看了,纷纷点赞。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后来人们又逐渐用红纸黑字代替了“桃符”。“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些传统的春联,代表了人们对春满人间,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望。
  
  斗转星移,流年似水。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也换上了新的内容。“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欣望江山千里秀,欢颂祖国万年春”。春联,已成了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形式。
  
  春节前后正是农闲时节。春节过后,气温逐渐上升,山河添秀色,天地播春晖。杏花春雨,草长莺飞。春耕的大忙季节就要到了。按传统风俗,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亲人团聚,走亲访友,大家共同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出现了一派普天同庆,万紫千红的景象。俗话说:“人勤春来早”,“草木复苏山水醒,农民初春又思耕。”过了春节,农民朋友就开始收拾农具了,春播就要开始了。(2004年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