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读书笔记

(2024-01-02 06:46:19)
分类: 梨花带雨
杨沛郁: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杨沛郁
  
  散文中的语言色调美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画,是色彩的艺术。但散文除了语言流丽,音韵和谐外,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散文,也具有浓郁的语言色调。
  
  有的散文语言具有明丽色调,以红、橙、黄为主调,再加绿、青、蓝、白对比,形成一种明朗、艳丽、欢乐、热烈、活泼的色调。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这里,有以红色为主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加上“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配上“白的像雪”的花,还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对比鲜明,产生了花枝招展的美景,表现出了早春宜人的景色和作者那种淡泊、喜悦的情怀。
  
  有的散文语言具有淡素色调,以绿、蓝、白为主调,体现出了和平、闲雅、温良、冷静以及富有生命力的勃勃生机。如: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朱自清《绿》)
  
  本文仿佛一组颜色淡雅的水彩,表现了典型的淡素色调,基本上是绿与白两种主色。瀑布是白的,“飞花碎玉般乱溅着”“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而梅雨潭的水是绿的,“汪汪一碧”,“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里的景物,色泽晶莹,色调淡雅,满眼醉人的绿色,它柔和、素雅、纯洁。它绿得浓谈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碧。难怪作者在篇末写道“我不禁惊诧于梅雨谭的绿了”,这真是点睛之笔啊!
  
  再如《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风景画;《荷塘月色》《海滨仲夏夜》等对月夜景物的描写,也都是淡素色调。
  
  有的散文语言具有灰暗色调,以灰、黑、土黄为主调,间以灰白,给人一种阴沉、沉重、压抑、神秘、严肃的感觉。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里描写的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天空灰蒙蒙的,是灰暗色调,怪不得范仲淹触景生情,发出了“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叹。在这篇散文里,作者记事、写景、言情、说理,把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宽阔胸怀展示了出来,并给我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06年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新年抒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