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汉语修辞讲义

(2023-12-14 08:21:07)
分类: 柳浪闻莺
 杨沛郁:汉语修辞讲义


      汉语修辞讲义
       杨沛郁

  第十六讲:拈连,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美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上文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手拈来,巧妙地用于下文本来不相干的乙事物身上,这种修辞方法叫拈连。
  
  拈连中的两件事物,甲事物一般比较具体,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这种修辞方式,能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美。如:
  
  绕到L君的寓所前,便打门,打出一个小使来,说L君出去了,须得午饭时候才回家。(鲁迅《马上日记》)
  
  “打门”,就是用手去敲门。但这个“小使”却不是用手去敲出来的,之所以说“打出一个小使来”,是因为上文有一个“打门”的话。
  
  由此可见,拈连是以特定的语言环境为条件的。拈连可分为以下几类:
  
  甲乙两事物及拈连词在句中同时出现,像锁链一样,前后分句紧密拈连在一起。如:
  
  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鲁迅《阿Q正传》)
  
  上句中适用于甲事物“烛火”的“跳”,与下句中乙事物“思想”构成拈连,在超语言常规的用法下,让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自然巧妙的拈连在一起,把“思想活跃”这个意思说得生动有趣。
  
  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用前两分句中适用于“战争”和“重建家园”的“承担”,与第三分句的“离情”拈连,既形象,又深沉含蓄。
  
  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
  
  锁得住自己的身,
  
  锁不住革命的精神!
  
  ……
  
  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
  
  瘦得了我的肉,
  
  瘦不了我的骨。(杨沫《坚强的战士》)
  
  这里把适用于“身”的“锁”巧妙地用到了“精神”上,把适用于“肉”的“瘦”巧妙地用到了“骨”上,突出强调了革命战士宁死不屈的无畏精神。
  
  有时,甲事物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都不出现,这种格式显得极其简洁而有表现力。如:
  
  咚——;咚——;咚咚咚。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咚咚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萧乾《鼓声》)
  
  本句省略了甲事物“鼓”及拈连词“敲出”。
  
  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方纪《挥手之间》)
  
  本句省略了甲事物(飞机)的拈连词语“载着”。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宗 璞《紫藤萝瀑布》)
  
  本句省略了甲事物(紫藤萝瀑布)中的拈连词语“流过”。
  
  有时,拈连可以创造诙谐幽默的情调。如:
  
  你爹摸了几十年的鸭屁股,还摸不出张书记那点道理,还发什麽牢骚?(陈残云《鸭寮纪事》)
  
  我娘家姓赵,我小名叫二鳗,出嫁了,把名字也嫁掉了,人家叫我阿洪家的。(黎汝青《海岛女民兵》)
  
  运用拈连手法,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拈连词大多都是动词,用于甲时,是用它的本义;用于乙时则用的是一种比喻义或引申义。当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时,句子就产生了特殊的含义,显得极为生动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