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汉语修辞讲义

(2023-12-06 08:02:05)
分类: 柳浪闻莺
杨沛郁:汉语修辞讲义

       汉语修辞讲义
       杨沛郁

  第八讲:夸张,可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夸张就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某一事物的某个特征,有意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让读者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的修辞方法。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扩大夸张
  
  扩大夸张就是把一般事物往大(强、大、高、长、快、多)处说。例如:
  
  1.泰山小啊天山低,顶天立地的向秀丽!(贺敬之《向秀丽》)
  
  这里描写向秀丽的高大形象,“泰山”跟她比起来显得“小”,“天山”跟她比起来也显得“低”,她的形象顶天立地,高大无比。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白发决不会有三千丈长,诗人也并不要求读者相信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这是为了渲染主观感受,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愁的深沉。
  
  3.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春秋》)
  
  这段话通过夸张临淄的人之多,“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表明齐国人口众多,以此来反驳楚王的傲慢问话:“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小、慢、矮、短、少)处说。例如:
  
  1.“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此例先比喻,后夸张,一方面刻画了康大叔的凶恶狠毒、杀气逼人,另一方面刻画了华老栓的胆怯和善良。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把五岭山脉看作“细浪”,把乌蒙山脉视为“泥丸”,极言其小以彰显红军形象的高大,表现了诗人及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刘白羽《无敌三勇士》)
  
  “一根汗毛也没碰断”,是极力强调身经百战而没受一点损失,真是无敌勇士。
  
  超前夸张
  
  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提到先出现的事物前面,或者让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让后出现的事物抢前一步。如:
  
  1.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
  
  本来是酒先到唇边,喝下去以后,慢慢地心头才会发热,却写成“酒没沾唇,心早热了”,把后产生的现像提到了前面。
  
  2.……这些情景,就像在眼前展开了一样。家里煮的烂狍子肉,烧的热炕头,在等他们回来,甚至他们已经嗅到了肉香……(曲波《林海雪原》)
  
  他们还在离家很远的路上,根本嗅不到家里煮的狍子肉的香味,却写成“已经嗅到了香”,把后出现的事提前了。
  
  3.“放心,回头见!”刘铁柱话音还在,人已不见。
  
  应该是话音停了,人才走,这里却说话音还在,人已不见。这样写给人的印象是鲜明深刻的。
  
  4.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鲁迅《阿Q正传》)
  
  “拍的一声”跟“打在自己的头上”本来是同时出现的。这里是先闻其声,对描写阿Q的紧张心情显得更加逼真。
  
  运用超前夸张,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作基础,要和说话的意图和思想感情相一致,让人读了感觉自然、合理。超前夸张,表面上似乎不合理,但是通过这样的夸张、渲染,可以使表达的内容得到强调。
  
  运用夸张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必须有生活依据,合乎情理。应该抓住并突出事物的本质,而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一味追求离奇和荒诞,鲁迅曾强调夸张要“诚实”,“要确切地揭示事物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这样,在运用夸张来锤炼句子时,才能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其次,运用夸张时要注意,要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而不是写实,如果是夸张而让人误以为是写实,那就不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