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树临风
杨树临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68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研究

(2023-11-11 08:44:24)
分类: 红笺无色
杨沛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研究
  杨沛郁   2004.8.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鄂伦春自治旗教师进修学校在新课程环境下确立本课题,就是要真正的改变一个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确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的推进同步进行。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学行为研究,是在新课程环境下对教师实践活动系统的反思研究。教师(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素质。
  
  本课题也是教师(研究者)借助本人的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不断改变行为者的行为,并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与行为,达到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准确把握和反思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最为困惑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研究者教学行为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教师专业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的目的。
  
  本课题和以前研究的本质区别是研究研究者自己的行为。所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确定在新课程环境下研究者自己最棘手的问题上,应确定在新课程环境下研究者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应确定在新课程环境下研究者自己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上。
  
  2.中小学教师子课题研究目标的确立。有志于参加“教学行为研究”子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在课题组指导下,针对自己在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行动中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教师自己提出并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自己决定研究方案,自己制定研究计划〕。
  
  .子课题示例一:
  
  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教师不再是“传授者”;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呼唤学生的“参与”与“合作”;教师的“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留下发挥优势的余地。
  
  .子课题示例二:
  
  教育是为了什麽;教师能给学生什么;什麽是教师理解的知识;学生的能力是如何获得的;教师的职责与角色;在教师身上寻找课程的变化因素;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新的师生交往方式;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学校课程的开发。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教学行为研究处于不同层次:
  
  技术性行为研究。本研究的旨趣是验证专业研究者的观点和假设,而不是教师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发展其实践理性,所以教师本身是被动参与。
  
  实践性行为研究。在参与专家申报立项的课题研究时,教师自主的控制自己的教改实践,发展自己对实践的反思意识和主体能力。但此时教师主体能力还尚未开发,独立性不足,仍需专家指导。
  
  本课题属于批判性教学行为研究。在有效借鉴国内外相关课题,尤其是借鉴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翁燕珩先生的教学行为方法研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教师(研究者)独立进行研究,不需要专家跟踪指导,研究者尽力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规范的限制,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对过去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教育现实进行改造。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
  
  2.建立中小学课题研究基地,构建教学行为研究网络,形成研究合力;
  
  3.教学行为研究的具体操作:
  
  研究日志。指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个或几个事件的观察。对教学内容、活动、对象的情感态度、认识、反思、假设、分析、感想、评估等,这些都应及时记入日志。和普通日志不同的是对情感态度、投入、认识、反思、激发、刺激等要描述记录。
  
  观察记录。有意识的对教学对象进行观察,为教学研究采集数据或客观描述事件的事实、场景、过程、原因、结果。
  
  研究课和批评课。有计划地开展主动接受批评指点的研究课、批评课,给听课者提出任务,交待素材,以批评为主,进行批判性思考,自觉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行为。
  
  案例分析。
  
  积累必要的记录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问卷调查。
  
  访谈(分主位访谈和客位访谈)。
  
  分析、综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10月)
  
  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现状,组建课题组;
  
  调研,教师和学生状况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
  
  培训课题研究教师;
  
  制定研究目标;
  
  课题申报及开题。
  
  2.研究阶段(2004年10月——2006年10月)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制定学年研究计划;
  
  审阅子课题研究方案和学年研究计划;
  
  按计划开展教学行为研究;
  
  召开教学行为研究总结会和课题研讨会。
  
  3.总结(结题)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10月)
  
  整体分析、综合,进行数据统计;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形成各种科研成果;
  
  接受课题研究的检查、鉴定。
  
  六.研究成果形式
  
  1.《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行为研究结题报告》(理论研究成果)
  
  2.《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行为研究教学案例》(实践应用成果)
  
  3.《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行为研究论文集》(行为改进成果)
  
  4.《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行为研究观察日记集锦》
  
  5.教学录像、照片装祯评选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时韶晶
  
  成员:杨沛郁  都立群  赵志河
  
  课题负责人:杨沛郁
  
  参考文献
  
  1.翁燕珩《教学行为方法》在第二届“全国教育系统调研员培训会议”上的讲座2004.4.28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付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4年8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