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浩的智慧之三重境界
(2022-07-30 16:10:12)刘浩的智慧之三重境界
今年的六月,连续高温,酷热难耐,动辄就汗流浃背。只好躺在床上翻看手机。又读到了那篇文章。
《把碗留给母亲洗》。
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件小事:大学生们到教授家吃饭。饭后,几个同学抢着要洗碗,教授却请八十岁高龄的母亲去洗碗。母亲花半个小时才把碗洗完。教授高兴地对老太太说:“您辛苦了。”,遂拿毛巾给母亲擦手。搀母亲回房后,自己又返回厨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作者点评道:“孝敬父母,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让父母觉得:原来我是重要的。”
作者文末发出祈愿: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有事可做,有情可托,需要别人,也被别人需要。
很喜欢这篇文章,常看常新,每读必得。今日读后,凝望天花板,想起几天前的事儿,哈哈大笑,笑得老泪横流:刘浩,不就是那个大学教授吗?我,不就是那个八十高龄的老太太吗?
话说几天前的晚上,刘浩打电话向我请教。说,刘欣儿的英语老师反映,刘欣儿上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刘浩问:“老师,您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英语课堂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讲。”
呵呵,是这么个问题啊。昏昏欲睡的我立刻来了精神:头脑清醒了,目光明亮了,说话又抑扬顿挫了。
首先我告诉他,小学生在某学科课堂上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家长不必如临大敌。
接着我又告诉他,但是,家长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以防“现象”变成“习惯”。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刘浩提了三个具体的办法。
1,在家里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比如……。
2,家长定期主动联系英语老师。汇报自己所做的努力,了解孩子近段时间课堂听讲情况,求得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3,让孩子专门备一个英语课堂记录本。上课边听边记,可以记一句话,一个单词,一个符号。用手中的笔牵制孩子的注意力。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同时也摸索出了记笔记的方法和技巧。
电话那头,刘浩认真虚心聆听,最后表示:我现在就把你的三个办法整理成文字,明天就开始实行。
通完电话,意犹未尽,浮想联翩。似一个退伍老兵,遥想当年跃马扬鞭,征战沙场,心中激荡起万丈豪情。
今日再读《把碗留给母亲洗》,忽然就觉得刘浩就是那个把碗留给母亲洗的大学教授,我就是那个一改萎靡,精神焕发地走到水池边洗碗的八十高龄的老太太。
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刘浩是谁,我是谁。
刘浩,大学学历,三十多岁。锦宇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二十年前的学生。
我,六十多岁,退休教师。
二十年间,我们师生一直保持联系。他书面称我“訾妈妈”。对人称我“恩师”。
二十年间,刘浩从不间断地或当面、或电话、或QQ、或微信,向我请教这样那样的问题。
大学毕业了,父亲让他接管商贸公司,他向訾妈妈请教:我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胜任掌门一职呢?
要结婚了,他向訾妈妈请教:怎样搞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关系。
孩子出生了,他向訾妈妈请教:怎样养育小宝宝。
宝宝上学了,他向訾妈妈请教: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
每过一个时间段,就向訾妈妈请教:这一时段,我该读什么书,麻烦訾妈妈给我列个书单。
訾妈妈真是不知深浅啊。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好像自己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说到百科全书,我完全顿悟了,一通百通了:刘浩大学毕业,在校四年,寒暑假期,他一直跟随父亲经商历练。社会、商场、公司、长辈、他的父亲,不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吗?刘浩来请教我,不是在请教一张白纸吗?
夫妻相处之道,教育孩子之道,以刘浩的聪明才智,还需要我这样一个平庸老太去点拨去指导吗?再不济,打开书本、打开网络,经典文章,比比皆是。
但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这么多年来,不间断地向他的初中班主任老师请教,再请教。
这,就是刘浩的聪明之处;这,就是刘浩的智慧之所在:
1,他用这种时常讨教的方法,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少年时代对启蒙老师所产生的热爱、敬重之情。
2,启蒙老师当年对他耳提面命的教诲,亲口亲手传授的知识、经验、方法,他认为是最真实可靠的、最实用有效的、最直观可感的,是什么宝典都不能取代的真谛真传。
3,像大学教授那样,刘浩要让訾老师知道,她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重要的,她是被学生需要的。
此时,窗外,法桐不摇曳,枝头无蝉音。轻摇小扇,思绪缓缓溯流而上。
刘浩接任锦宇商贸公司掌门一职后,专程登门拜访訾老师。他为自己拟定了人生十大目标清单,十大目标下各设若干子目标,他请老师为他把关。
师生二人聊起初中时期班主任訾老师指导学生制定目标的往事。初一新生进班,訾老师要求学生制定出三大目标。远期目标(将来的使命、责任、贡献、职业),中期目标(学业:高中、大学),近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
学期目标,分条列举,每条目标后都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完毕,誊抄在统一的稿纸上,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供自勉及老师同学的监督。
学期结束,每个同学都要针对各项目标自查落实情况,进而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出下学期的目标和措施。
刘浩,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的严格监管下,一步一个台阶迈进省重点高中的学生。
如今,已是总经理的刘浩,恳请訾老师一如当年,继续严密监督他去完成一个一个人生目标。
訾老师欣然同意。
现在,轻摇小扇,细细想来,那刘浩,聪明的刘浩,他是巧借了恩师一双眼啊。
在他,恩师或许不会出一谋一策,但恩师沧桑而深邃、热切而期盼、严厉而挑剔的目光,是他征战商场的一束犀利的光电,一把高悬的利剑,疲惫时,如背扎芒刺,如头悬利剑,不得不战,不敢不战。愈战愈勇,所向披靡。呵呵。
于是,刘浩带领他的团队,开疆拓土,生意从市内做到市外,从省内做到省外,从国内做到国外。
在美轮美奂的服装表演大舞台上,
在商贾云集的招商洽谈会上,
在遥远的L国的农场香蕉园里,
在郑开42公里的马拉松长跑赛道上,
刘浩坚信,有一双殷殷切切的目光,一直在默默地追寻着他、注视着他、监督着他。
期盼、赞许、鼓励。
这,应该是刘浩的智慧的第二重境界“巧借恩师一双眼”。
文章读到此处,有人会说,訾老太,你也太高估自己了,太高估自己在刘浩心中的分量了。
各位,不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分量,而是刘浩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看重人间情义,不是智力因素,却又是人之大智慧的表现。刘浩他看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恩师,他看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他的左膀右臂,他的团队,他的下属,他的合作伙伴。在他心中,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他最好的“遇到”,都有一双热切关注着他的眼睛。这目光,汇成万道光束,照耀着推动着他不懈怠、不迷失,砥砺前行。
然而,翻看着QQ里、微信里刘浩发给我的一个个视频一张张照片,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十多年来,刘浩他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地引领着他的老师,去涉足一个个新天地新领域。
他邀请我去参观锦宇商贸公司总部,他邀请我观看服装表演、新品发布会视频,我从中了解了中国羽绒服市场的林林总总,进而也了解了刘浩超人的从商智慧和运作能力。
他从L国特意为我空运回他种植的香蕉,让我了解了L国的异域风情以及该国独特的香蕉种植环境,进而也了解了刘浩敢于向不同领域进军的胆略气魄;
他邀我观看他参加的郑开马拉松大赛直播,让我了解了郑开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及盛况,进而了解了他良好的身体素养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他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读过的书,交往的人,让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与素养。
小时候,妈妈拉着儿子去看海,
长大后,儿子拉着妈妈去看海,
这么多年,刘浩一直拉着訾妈妈走在看海的路上。
訾妈妈愚钝,直到今日才领悟出来。呵呵。
“拉着恩师去看海”,这应该是刘浩的智慧的第三重境界吧 ?
訾妈妈毕竟读过几本书,不是太过愚钝之人,她懂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她打定主意,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在高徒的引领下,跟随着刘浩走进他打开的一片又一片崭新的海域,戴上老花镜,打开书本,打开网络,走进……,投入……,去学习,去涉猎,去汲取。即便不能“洗碗”了,“监督”了,也要做一个精神富足、思想丰盈、眼界开阔的“老老人”,永远配得上是刘浩的“恩师”这个称号,不辜负刘浩十多年来拉着恩师去看海的款款深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