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2018-03-13 20:32:35)
标签:

杂谈

鸡鸣寺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鸡鸣寺大门(网络资料图)

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鸡鸣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3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
海丰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3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寺后群峰叠起,翠秀异常。沿山门踏阶而上,径旁松杉交翠,郁郁葱葱,凉风习习。周围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龙喷须”、“三井回音”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生长于山上500多年的长叶竹柏和6.55米仙茶古树、土沉香、巴戟天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
与广州番禺莲花山寺庙相比,海丰鸡鸣寺整体虽然没那高大美观,但它更多展现了古朴历史的韵味。如在建筑风格上面,海丰鸡鸣寺更有历史的基垫。
海丰莲花山鸡鸣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著名景区。鸡鸣寺历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该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
1987年,释达观法师自陆丰定光寺移至于此,当初有赵高华、马南、林土金、黄宜觉、张赛珍、陈淑茹等一大批护法居士支持修复工作。1988年,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登记鸡鸣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筹资重建,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等。大雄宝殿于1996年动工兴建,在海内外人士的资助下,筹集资金1千万元,建成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大雄宝殿,通高18.8米,抬梁架梁木石结构,古色生香,造型集南北派建筑风格的精致艺术水平。宏伟壮观的大雄宝殿耸立云天,妙相庄严的佛像闪耀着慈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署“鸡鸣寺”和“大雄宝殿”的手迹翰墨生香,与莲峰的自然景色相辉相映。

2000年12月12日,适逢阿弥陀佛圣诞,鸡鸣寺隆重举行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盛典。省、市、县等各级有关部门领导,海内外人士、嘉宾、信众1万多人参加这次大型庆祝活动,宏满、传正、圣宽等和尚主持佛像开光法会。海丰县委统战部部长林木存同志主持庆典剪彩仪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黄德才副主任在会上致贺词,宏满和尚代表省佛协和鸡鸣寺作讲话。黄德才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黄利泉同志、香港刘佛增先生等为大雄宝殿落成剪彩。

鸡鸣寺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的有:外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藏经楼、功德殿、报恩殿、斋堂、僧舍和四层综合大楼等,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另外还建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放生池等。周围景点有:玉龙喷须、三井回音、金鸡出笼等,2006年在该寺右侧莲花山发现“护法神鹰”的天然灵石奇观。该寺还保留明末的天然奇石“弥勒佛石像”,以及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出土的东洋古钱币等文物。

2008年,释超一法师策划筹资建造莲花铜佛像,基座择于大雄宝殿之南畔,因大佛耸立于粤东名胜莲花山之中,故名“莲花铜佛”。铜佛(含基座)通高9.98米,以青铜铸造。大佛建设地基用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以古典艺术精粹而筑建,古雅朴素,造型优美。宏伟之释迦佛铜像妙相庄严安祥,佛之微笑以示慈爱,莲花慈眼垂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一切妙相呈现祝福之瑞兆,寓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之景象,对社会文化、宗教和旅游事业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1月23日,隆重举行鸡鸣寺观音殿、藏经楼落成暨千手观音圣像开光典礼。

鸡鸣寺是汕尾市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已建立寺务管理组织,住持释达观和尚年迈身体欠佳退居净修,由监院释超一法师(现系汕尾市政协委员、市佛协副会长)主持寺务,常住僧师30人,工作人员28人,佛教信众2600多人,信教群众和游客年约60多万人次。遵照有关的宗教法规和佛教丛林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多年来,鸡鸣寺僧众在达观、超一法师的带领下,积极发挥佛教优良传统,为造桥修路、赈灾扶贫、资助贫困学生等捐资1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白云寺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白云寺位于海丰县海城镇莲花山新望新埔村。
传说清初,有比丘法名仁果,披星戴月,历尽艰辛,化缘济世,始建"白云宫"。后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岁次庚戌圆寂于该寺,葬于白云寺后右侧灵山之腰,面朝大印山。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白云寺曾遭海丰知县派兵烧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该寺曾作为革命活动据点,开展革命工作。1966年,该寺被拆毁,当时,信众郑炳、温华钦将白云寺光绪年间李振干所赠的香炉、地藏王玉石身等文物保护(今尚存)。
1988年,由当地佛教信众发起复建,1990年,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批准为临时宗教活动场所,并易名为白云寺,1994年批准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白云寺现有土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

对联
三菩萨殿联
(外)
日丽月明美景天开皆佛性
山清水秀梵楼地载现华颜
(内)
佛心无别唯持平等教凡世
法界有情总以慈悲度众生

观音阁联
(外)
白练垂空千仞银山呈秀色
云霞盖顶一方宝地耀祥光

观察十方自在光明千手眼
音通三界心经声色五蕴空

(内)
万感通灵甘分杨柳枝头露
一心救苦香散莲花座上春

白云观音庙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云莲寺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云莲寺,坐落于汕尾市海丰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创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今已有357年的历史。其时清兵攻掠江南,战乱频仍,海丰瘟疫流行。开山祖师比丘尼玄云法师结庐弘法,在山中采药悬壶济世,为民消灾解难,至清康熙七年圆寂葬于寺后山腰。
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郑嘉柏等义举重修庵寺,留下碑记为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寺是革命武装活动的基地,1934年毁于战火。1993年冬,经上级批准,由居士郑炎华等策划复建云莲寺。在广大信众和海内外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现已建成圆通宝殿、大雄宝殿、万佛塔、荷花池、地藏王阁、药师佛阁、慈云宫、钟鼓楼、僧舍、客房、斋菜馆、百步阶、芳名亭、外山门等,并修通4.7公里的环山水泥公路。寺中照明、通讯、自来水等生活设施齐全,为信众旅游食宿提供极大便利。
云莲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背靠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左右青龙白虎夹护,前面象鼻山逶迤而来印斗朝拱,远方公平水库和红花地水库如镜辉耀。胜地嵯峨.有捧天浴日之奇。寺前茂林藏秀,流泉响奇,沿阶而上,赏心悦目。有"罗汉脚"、"金龟望月"、"木鱼朝天"等奇岩异石.自然风光雄、奇、险、幽,使人叹为观止。寺中还有玄云祖师手植的山桔和油甘树,至今300余年犹开花结果,生机盎然。并有该寺镇山之宝--玄云祖师遗传下来的汉白玉石香炉、石舂臼等文物。该寺主殿圆通宝殿供奉准提菩萨,左右侧殿各供奉药师佛和地藏王佛像。现聘请广东佛教协会会长释新成大和尚任方丈,省佛协副会长、大佛寺释耀智大师任首座。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云莲寺万佛塔

金竹古寺

金竹古寺,又叫金竹庵,因其处生长有一种金色的竹林而得其名。金竹古寺位于崇山峻岭下,恰似佛祖怀抱之中,气势雄伟,寺庙旁边的依山流淌着的山泉,清沏见底,躅躅往山下流去,此处虽不是仙境佛台,却胜似人间万倍。难怪明万历年间的高僧印宗大师在游历了四处山川之后,会选择在这里建寺立庙。据说明崇贞举人黄德景,在游玩了这里之后曾在一处叫伊园的遗迹留下一副墨宝:“寻常出去凭云锁,几度归来带月敲”,可惜该处遗迹已经烟没,无可寻觅。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万福寺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海丰县万福寺 原俗称纸寮庵,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洞梨仔山,该山多产矿物,自明朝至近代,远近矿工集居此山以采矿为业。山峰环护,曲水迂迴,风景优美,成一胜地。传说明万历年间,高僧普胜(南海人)初居此山,遂开创纸寮庵。坐西向东,面宽三间一进。清末民初,由濬韬(大道庵僧)禅师兼理寺务。
  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此庵曾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寇烧毁,遗存残墙。
  近年,当地佛教信众为重光这座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古迹,已筹资修复简易殿宇,并易名为“万福寺”。于1998年5月,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万福寺:原名法华寺、俗称纸寮庵,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洞梨仔山,该山多产矿物,自明朝至近代,远近矿工集居此山以采矿为业。斯处山峦环护,曲水迂迴,风景优美,成一胜地。2000年庚辰重阳,有游客吴云鹤登临法华古迹感赋咏赞,其诗曰:“僧家偏得占名山,灵气清凉世外间。探胜寻幽犹考古,锄云穿涧度层峦。奇峰地拔异诸界,好境天成势自宽。梵刹劫馀剩故址,深林依旧隐禅关。他年我若能偿愿,管把法华呈大观。”由此可见其胜概。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高僧普胜(南海人)和尚曾至此开创茅庵,坐西向东,面宽三间一进。清末民初,由濬韬(大道庵僧)禅师兼理寺务。
  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此庵曾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寇烧毁,遗存残墙。
  近年,当地佛教信众筹资修复简易殿宇,并易名“万福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于1998年5月,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该寺已设立寺务筹建管理组织,现负责人释常友法师,常住僧人5名,佛教信众200多人。现计划建设各项殿宇配套设施,逐步加强各项管理措施。

  四大天王殿 联:
  禅林净土正等觉
  梨岭古韵五念门
  横批:知了求真

  观音菩萨殿 联:
  古刹庄严三法界
  奇山锦绣九品莲
  横批:清净法界

大道庵

大道庵,位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万中村大道山,地处埔仔洞的南部,坐西向东,前朝翠屏环拱的南垭山,背倚奇峰独秀的大道山,左观银瓶飞瀑,右听竹韵松风,水清见底的银溪澄碧映天,庄严玲珑的宝殿悠然高洁,地僻景幽,胜如桃源。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历史介绍

明朝

明朝万历年间,高僧照亮(1566-1641)和尚创建,宏扬佛法,大振禅风;明季,因政局动荡,时士庶投师出家者众,绍法门徒法裔有:普耀、普行、普容、印真、印宗等,法脉遍传于海丰、归善、陆丰等地。照亮和尚法号扫云,原福建连城范氏子,髫年出家,戒行精进;初建罗畲丫髻山庵、次建观音万善堂、三开羊蹄岭弥陀庵、四修万寿寺后殿、又修砌西门大路至黄泥坎、五建赤山寺、六建大道庵。照亮和尚年七十五,数日前预知化期,示各庵徒众于化日齐集说偈,趺坐而逝,乃海丰佛教开山第一祖师(清·乾隆版《海丰县志》)。

清代

清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有朝机、果圆(字一方)、常浪(字意波)、浚韬(字演略,民国时,兼理金竹寺、纸寮庵等寺务)、逸云等禅师居此弘法。1927年至1933年,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红四师)和徐向前领导的第六军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的战士曾在此庵为根据地;当年,寺僧浚韬禅师向红军战士传授武艺和施赠草药秘方,为红军伤病员治病奉献爱心。

大道庵修建过程

大道庵原址前后二座连天井进深14.30米,面宽三间12.72米,外作围墙门楼(阳埕)深5.28米,左侧为香积堂和客舍,总建筑面积360多平方米。建国后,海丰县锡矿指挥部和县财贸农场借用此庵为基地。1957年,海丰县人民委员会为该庵挂上文物点红牌子

1988年,优婆夷张爱老人发心复建,之后,并净修于此。于1993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五),举行佛菩萨圣像开光暨圣像升座三周年典礼,延请莲花山鸡鸣寺住持达观法师主持开光仪式。来自陆丰、惠来、普宁及本地四众教友和信众800多人参加法会。

汕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黄英钦副局长、海丰县统战部陈招卷部长、县宗教科陈鸿亮科长、以及莲花山镇党委、镇政府、市佛协等部门负责人应邀莅临,盛况充满法喜。

1991年,经海丰县宗教部门批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开放以来,在张爱居士艰辛的创业和精心管理,在陈岳平、王炎、昌慧的筹划,承蒙海内外各界人士、信众的护持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全面扩建殿宇等设施。于2003年冬、集资100多万元为莲花山镇造桥修路,现已铺好全长2600米、宽5米的水泥路面、建造了全长85米、宽4米的银溪桥一座。

大道庵景点介绍

大道庵现状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大殿面宽三间配两厢房及通巷全长35米,进深(前后二进包括中间天井)32米,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香亭,进深6.8米,宽9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左右两侧分别为二层的斋堂(楼)和三圣楼,面宽各三间13米,进深21米,共建筑面积546平方米;北侧建外山门一座和祖塔等。依次第为:大雄宝殿、天王殿、香亭,两厢分为观音堂、地藏堂、祖师堂、伽蓝堂。海丰著名书法家黄慰群先生题书"大道庵"匾额,楷书端庄,颇具艺术品位。"天王宝殿"和"大雄宝殿"的匾额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墨迹,给大道庵增添光彩;整座庵堂的格局和景观融着宗教文化、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的气氛和特色。

庵之左有海丰开山祖师普同塔,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由万寿禅寺住持果印(号虔修)和尚率海丰、归善、陆丰诸山大德重修明代各寺庵开山和尚暨历代师祖之塔,於县城北郊十里之石狮山侧,安放30多位师祖之灵骨。碑文镌刻"明崇祯壬午年仲秋吉旦迁塟,(清光绪戊寅年季秋下浣重修),明开山师祖照亮、照虚老和尚、普耀、普行、普容老和尚、通润、通法、通愿老和尚历代普同之塔,海、归、陆邑诸山绍法裔孙等永奉祀"。自民国十三年(1924)以后,因政局动荡,波及沙门衰落,以致原墓塔失祀而被俗人作塜占挤。迨2000年庚辰九月廿九日发现,大道庵主菩萨戒优婆夷张爱老人宏愿敬造祖塔,遂迁建今址。

主要景点有:卓锡井、说法台、伏虎岩、观瀑亭、银溪浴日、金狮望月、碧涧窥禅、顽石浴云、纪功亭、纪德亭、海丰佛教开山祖师塔、万寿寺祖师塔、绍法亭、放生池、湖心亭、九曲桥等。

大道庵建立寺务管理组织,负责人张爱(法号光净),常住僧人释广开法师等5人,信教徒700多人,每年信众和游客达10000多人次,如法如仪修持正常佛教活动。本庵占地面积约37500平方米,于2001年1月15日已向当地政府签订大道庵土地范围确认书。

大道庵是莲花山佛教史最早的寺庵,也是莲花山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佛教名胜,吸引着香客游人向往寻幽探胜。

飞瓦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莲花古寺

海丰莲花山飞瓦庵(莲花古寺)位居莲花山峰腰,海拔九百多米,山势挺拔,很难攀登。建庵至今400多年,传说初建飞瓦庵时,是靠善男善女朝拜时,每人携带两片瓦片上山,日积月累才建成的。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李小英(左一)和车友们的合影

广东海丰莲花山风景区的寺庵介绍

(图文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