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海丰赤山塔和它的传说

(2017-06-27 18:22:11)
标签:

杂谈

分类: 祖国风景
广东海丰赤山塔和它的传说广东海丰赤山塔和它的传说

广东省海丰县赤山塔,又称叶厝寮宝塔,位于县城东郊三公里城东镇的赤山上,海拔31米,明崇祯三年(1630)建,系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东距安东村470米,西、西南面是原赤山部队营房环绕,北面距广汕公路250米,与谢道山的“文峰塔”直线相距6600米。
赤山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实心塔,以砂土、灰、糯米和砖混合结构;底层周长23米,逐层往上缩少塔身,通高20.63米。一层至五层是灰沙实心夯筑。六层、七层用黑方砖砌筑。现塔基有部份崩塌。 
据《海丰县志·续编·建置》载:“赤山塔在邑东六里,举人叶维菱建。”叶维菱是明崇祯年间礼科都给事叶高标之侄,乡试文举人。叶维菱回乡后,为报祖恩,择地为曾祖父叶见州太公建造大型坟墓,在祖墓东南方赤山上建造这座风水“文笔塔”,世称“赤山塔”。
叶见州墓和赤山塔建于崇祯十二年(1613)己卯,至十四年(1641)辛巳秋竣工,历时二年。
一说塔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该塔与谢道山塔遥遥相对,相映成趣。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实心塔,通高二十点六三米,底层周长二十三米,塔外观逐层递减,一至五层为灰沙垒筑,六、七两层用黑色方砖砌筑。
塔顶本来有一个锅(当为圆形或葫芦形塔刹)的,後来被雷击掉了。现塔尖上确有残破的一角。该塔用材不拘常规,形制、结构别具一格,为海丰古城的古迹之一。

1997年塔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注:叶维菱乃明崇祯年间礼科都给事叶高标之孙,乡试文举人。据传,他于崇祯三年建此塔是为了弓地山叶氏祖墓镇邪。

(据1988年《海丰文物志·古建筑·古塔》)

海陆丰民间故事传说:

明代,叶高标未发达的时候,请地理先生为修祖墓后,当年,先生向叶高标预先讲明,今后风水有应,才来拿大红包。数年后,先生闻知叶高标做官发达了,到叶府门前大叫“叶九标”的姓名,叶高标傲慢而忘恩负义,欲杀地理先生………。之后,先生派其徒弟前来叶府说“有弓、无箭,发福暂,做官小,要配上箭…”,叶府就按计划建了一座赤山塔作为“箭”,这样破了叶祖墓的风水。这故事说得有枝有叶,很神奇。
赤山塔是否破叶氏祖墓呢?传说往往蒙盖了史实,现在揭开赤山塔之迷:
据地方志书记载和相关资料考证:
赤山塔,是明末海丰举人叶维菱(叶高标之侄)所建,不是叶高标建的。
叶维菱为什么在 赤山建“塔”呢?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首先应追溯他的家史。
明代海丰吉康都 螺溪村(今属陆河县)叶氏家族出了一位富翁叫“叶珠”,叶珠生下四个儿子,长子叶高标、次子叶琼标、三子叶正标、四子叶英标。
叶高标,字自根、号大木,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京都会试考上第三甲第42名进士出身,他出任安徽省徽州府歙县知县,官秩正七品。因有政绩,于崇祯五年,升为京官,任吏科左给事中(官秩从七品)。继而升任礼科都给事(官秩正七品)。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偕兵部尚书熊文灿等奉旨钦差睢阳平抚山贼的,是年四月十一日卒于怀安府,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叶高标为太常寺少卿(从四品)。
叶琼标,讳大车,号自荄,岁贡生出身,于明崇祯初年,从螺溪迁居海丰新市。
叶琼标的长子叶维菱,于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科,考上广东省“乡试”举人。叶维菱回乡后,为报祖恩,试图借风水玄机大振家族的文运和仕途。经与父亲的兄弟协商,于是,请来外地的堪舆名师,择地在海县城东郊“弓地山”,为曾祖父叶见州太公建造大型的坟墓,在祖墓东南方的赤山上建造了这座风水“文笔塔”,世称“赤山塔”。叶见州墓和赤山塔建于崇祯十二年(1613)己卯,至十四年(1641)辛巳秋竣工,历时二年,工程浩大,足见当年叶氏的经济地位。
当年,在 赤山下(即今广汕公路兵房对面)北侧搭起蓬寮,供给为建墓建塔的工人居住,后来,形成为自然村,叫“叶厝寮村”。
叶见州即是叶高标、叶琼标的祖父,叶见州的坟墓属第二次墓葬,原墓坐北向南,墓向210度,墓碑镌刻:“崇祯辛巳年八月谷旦、赐进士第文林郎翰林院简讨、姻眷晚生梁兆阳顿首拜题,明待赠见州叶太公墓,敕封吏科左给事中、男珠、琨、瑢仝立”。该墓于十多年前,因城东镇工业区的开放,已被迁移。
从地方史志和墓碑考证,“弓地山”叶见州太公的坟墓和赤山塔是同一时间建造,由举人叶维菱亲自主持。在建墓建塔的前七年,叶高标已做官发达和进入京都升为朝廷要官了,而在叶高标因公差牺牲后的四个月,赤山塔和叶太公祖墓竣工,所以,民间传说纯属虚构。
赤山塔至今有370年历史,是海丰历史文物古迹之一。1997年8月11日,海丰县人民政府颁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4月23日,海丰县电视台记者邀请县政协文史委员吴福钦作实地讲解,拍摄专题片。

(编辑/天马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陈宝荣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