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要打好“粮食外交”这张牌

(2016-09-02 10:23:05)
标签:

基辛格

粮食外交

粮食自给

粮食走出去战略

粮食主产区

分类: 晓明析财经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粮食问题是战略问题,是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的综合体,有几则事例可以佐证。

 

据悉,为防止粮油进口微生物和病虫害的侵入,20162月份中国质检总局通告加拿大,称中方将从41日起实施更为严格的进口油菜籽质检标准,之后中国将实施时间推迟到了91日。按照规定,91日开始,中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进口管理措施,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船货杂质含量不能超过1%,目前为2.5%

 

 

此事引起加拿大方面的严重关切。近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京表示,油菜籽出口对加拿大来说是重要的农业出口项目。加方从中方得到保证,还是按照原来对油菜籽杂质的要求,而不是从201691日起采取新的进口管理措施。加方会通过与中方的长期交流解决这一问题。

  

  李克强在会谈中对此表示,在油菜籽问题上,双方都采取了灵活的态度。中国是盛产油菜籽的国家,但是中国无意把大门关起来。中方考虑到中加关系的大局和潜力,进行了适当延长。中方希望双方找出都可以接受的办法,也希望加拿大生产方尽可能保证对华产品输出的质量。

   荐

  中国是世界水稻的最大生产国,水稻供需基本平衡,供应没有问题,并不需要从国外进口稻米,但是国内大米的价格远远高出国际市场,所以这几年稻米的进口量一路攀升。2011/2012市场年度,中国进口的稻米数量是290万吨,此后逐年增加,2015/2016市场年度,预计将达到470万吨(美国农业部数据) 中泰“高铁换大米”引人深思,本来李克强总理与当时的英拉总理谈妥高铁换大米,但因政权更迭,政府与农民粮价也出了问题,泰国军方稳和委重新评估中国大米换高铁项目;据报载,近几年粮食平均进口量同比增长80%以上,怎么看自己的饭碗盛中国粮?同时联想2011年本应泰国向印尼出口30万吨大米,可是由于泰政府更迭,泰政府撤消了出口谅解备忘录,引起印尼政府极大不满,因为印尼主要依赖进口解决“无米不成席”的问题。

  高铁换大米是另类,不是为了进口粮食,而是为了出口高铁。这里引申想说的是主粮一旦受制于人,要看别人的脸色,如果出口国政局不稳,那更是朝三暮四,泰国的政局更迭不稳,影响了中国大米换高铁的计划的搁浅,我们不指望进口大米为生,这个情有可原,轮到印尼身上,那就惨了。由此可见中央确定的中国人的饭碗主要盛中国粮,以我为主,适度进口,确保口粮,谷物基本自给,这一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何等重要和英明。

  从印尼为大米所困,英拉政府下台,中国大米换高铁计划搁浅,笔者想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立足国内解决自身粮食安全的方略完全正确。粮食特殊的属性和地位,越来越成为战略性重要物资,除自身的属性外,在某种意义上充满金融性和资源性等质感。象我国人口众多、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生产供求的问题,否则谁也帮不了中国,一旦受制于人,后果不堪想象。

  大豆和大豆油的话语权旁落,着实令人担忧,好在我们及时发出预警,制定了规划,期盼即将出台的《粮食法》也对粮油加工做出准入限制。同时加大了补贴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小麦、玉米、稻谷产能,连获粮食生产“十二连增”,更为可喜的是袁隆平团队超级稻突破亩产1000多公斤大关,为下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供了进一步升级的平台。

  当前我国粮食形势,可以概括为两稳定一下降,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粮食市场和价格稳中有降,一个下降就是我国粮油自给率下降。2011——2012年降至不足90%,一方面说明城镇化步伐在加快,生活水平在提高,粮食的刚性需求在增加,粮食生产在10000个亿左右徘徊,三大粮食主粮品种都有大幅度进口,有价格和市场因素,也有“不够”的原因,品种结构的问题,绝不能妄议粮食太多了,粮食库存和价格都是动态的。

  象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必须靠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饭碗盛自己生产的粮食。2011年当时泰国政府宣布一份向印尼出口30万吨大米的谅解备忘录作废,理由是该备忘录由前政府签署,其大米销售价低于泰国新政府向米农承诺的收购价。此举引起印尼政府的不满。之后印尼政府紧急与越南等大米出口国磋商,以弥补进口大米不够的缺口。上世纪80年代印尼大米一度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发展工业,加上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内满足不了需求,只好大量进口大米。

  80年代中期以来的玉米大量出口,适量进口加拿大或美国、澳洲小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种调剂,我国已从粮食进出口摇身变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进口量不可谓不大,近两年每年6000——7000万吨油料大豆进口就是一个明证(其实大豆应放在谷物类统计,实际粮食进口量还要大),仅此一项相当于在国外屯田4——5亿亩,数字惊人,不得不反思。

  不是危言耸听,是迫在眉睫,粮食的刚性需求与刚性制约因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参考消息》曾在2011421日载,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粮食自给率降低的表现是粮食调出省减少,从过去的13个减少到现在的5——6个。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城镇化和占用耕地搞建设,忽视或轻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及做法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咋呼农业”,种粮赔钱、粮食大县即财政穷县是事实更是情绪,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根本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如果掉下去,几年十几年都翻不过身来。所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要下真功夫把粮食生产和流通抓好,把耕地涵养好,把产能潜力保存好,端住端稳自己的饭碗。

  还有令人高兴的事,重庆粮食集团境外种植大豆运回国内,为农业走出国门,借地种植开辟了先河,已于十二五末境外巴西种植大豆700万——1000万吨。黑龙江建三江大粮食战略,成为国人饭碗的后盾。缺粮的四川划定90个县为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核心区,力争2020年粮食产能达到800亿斤,这些都是粮食国家新战略的要义和落实举措。

  党和国家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局出发,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即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英明之举,划分农产品“七区二十三带”,为限制开发区,把提供农产品作为主体功能,譬如黑龙江的建三江就是典型的粮食主产区,优越的自然禀赋,现代化的大农业,强有力的惠农政策,使得建三江成为中华大粮仓、中国绿色米都。

  建议一是进一步立完建善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带架构和政策体系框架。二是及时科学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和政府双向调剂功能,积极引导粮食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油储备体系,解决中储粮和地方粮食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四是充分发挥食物多样性的特点,积极发展荞麦、燕麦、马铃薯、高梁等杂粮和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发展小麦胚芽油、南方茶油、橄榄油,北方花椒油、核桃油等木本油料,有计划发展玉米油产业,作为人们食用植物油的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