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2015-01-28 00:28:42)
标签:

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

地方粮食储备

轮换机制

社会储备粮食

宏观调控

分类: 晓明析财经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指出,管好地方粮食储备,切实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储备规模和完成时限,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进一步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落实储备费用和利息补贴资金,完善轮换管理和库存监管机制。定期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门。


  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分梯级粮食储备新机制。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会粮食周转储备。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地方粮食储备相关工作。严格执行粮食经营、加工企业最低最高库存制度,鼓励企业保持合理商品库存。建立地方和中央粮食储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调控市场、稳定粮价的协同效应。


  首要加大地方储备粮的规模,稳定粮价和市场。目前省以下地方储备粮一般储备规模不足,标准过低,没有达到产区三个月,销区六个月的粮食储备,这是不符合宏观调控要求的,也不利于市场粮价的调节。应按国务院的要求,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通过收储和轮换,共同参与收购,适时吞吐,平抑粮价,或保护农民基本收益,要尽快探索一条地方储备粮油竞价拍卖的机制,推陈出新,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联手调控市场,放开收购,控制批发,管住终端,避免粮油价格大起大落。

  要形成托市收购的价格形成机制。最低收购价对托市,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根本性性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粮价市场形成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并且受计划经济政府定价的惯性思维影响,目前最低收购价在执行过程中,就有意无意中起到了市场参考价的作用,形成了“风向标”,很多用粮企业和收购企业就是参照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无形中就形成当前市场粮价由最低收购价来左右的实际情况。

  鉴于当前市场粮价市场形成的复杂性,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作用,国家在制定最低收购价时,要慎之又慎,综合考虑,通盘测算,力求科学合理,探索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把农业生产成本、历年粮食市场及收购价格、近年来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国际市场粮价等诸多因素,作为形成价格参照依据,出台既能有效提升粮价,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稳控粮价,实现顺价销售,兼顾国家利益,保护城乡消费者利益的最低收购价。粮价调节还是要以市场为基础,以供求平衡为基本点,充分考虑测算种粮成本,认真研究市场供需,兼顾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大、中专学生,及时、准确出台国家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此引导市场粮价。

  最后说,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基层,在县一级,必须保护基本农田,划定永久性耕地,实施粮食主体功能区战略,解决谁种粮、会种粮、能种粮的问题,建立粮食收储新政策,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优化品种结构,建立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探索储备轮换机制,同时加快粮食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进度,努力让市场形成价格,实施粮食补贴与价格形成分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