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2015-01-14 10:45:49)
标签:

农业桎梏严重

水资源短缺

地力下降

粮食主体功能区

粮食农业轮作

分类: 晓明析财经

 

 据称,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缺水的国家。在我国农业粮食发展中,各地普遍出现农业资源利用不当,以及工业化给农业资源带来污染等突出问题,已经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这对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有专家表示,我国已有六分之一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并且污染程度年年递增。全国人大代表、58岁的陈温福院士是我国水稻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一辈子都在研究种粮食,但我国的土地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国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据陈温福介绍,粮食生产超1万亿斤,这是在对土地进行掠夺式使用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全世界的1/3,土地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


  
 如此这般导致的恶果是耕地板结、沙化、酸化、重金属污染已非常严重。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 1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60厘米。形成1米厚的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退化的速度是1年1厘米。数据显示,“十五”末期,我国中低产量的土地占65%,“十一五”末期已上升到70%。

 

据今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16.1%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19.4的耕地土壤受到污染,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泾。

 

象黑龙江、河南这样的粮食主产省同样也面临提升粮食产能多重挑战,主要是种植结构调整受限,提高单产难度增大,黑土地变薄,黄土地地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农业经营成本加大,效益递减,气象条件极其不稳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粮食保供稳价的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已有13亿多人口,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每年要稳定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量,18亿亩耕地就得不到休息;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施有机肥得不到大量推广,对有机粮食、绿色粮食往往使人心生疑窦。


  
 在必须种粮又必须保护耕地的夹缝中,应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对土地的休养生息,必须有计划,并从资金来源、操作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有意见办法。首先土地出让金要加大一定比例还给土地,最好达到60%以上,用于土地修复。


  
 在提高土地质量上,必须加大秸秆还田的力度。秸秆还田是增强土地肥力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操作中有出现秸秆、土壤不结合导致产量下降的概率,农民宁可把秸秆烧了,污染环境,也不还田。国家应抓紧出台政策,对秸秆还田进行技术处理并直接加以补贴,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和效益。


  
  据专家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秸秆、7亿吨林业废弃物。要利用生物碳成熟技术,生产土壤改良剂和肥料,提高土地质量。在不能秸秆还田的地区,应该推广秸秆制生物碳施肥,保护耕地。


  
 要杜绝土地占补平衡的“猫腻”,在保证18亿亩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落实中,必须出台最严格的监督措施,占几类地、补几类地,劣质地必须改造成良田后才能计算到补地指标中,决不能占好地,补孬地,决不能利用旧村改造、或打着复垦的幌子,搞非农非粮产业。

 

其实心知肚明的是耕地占补平衡实际上是不平衡,占用粮田补的是山岭薄地,根本不打粮食,城镇化或旧村改造,老宅基地没腾空,实际又占用了新粮田,自欺欺人,我们对此不理解,因此对18亿多亩耕地忧心忡忡,粮食十一连增,抑或叫十一连丰更为贴切。

 

国家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中央政府负责全国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总量平衡,统一管理粮食进出口,健全中央粮食储备,调控全国粮食市场和价格,支持各地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促进和保护国内农业和粮食产业发展。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水土资源保护、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切实把中央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实行粮食主体功能区的特殊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特殊功能区的补偿政策,始终把粮食主产区生产和土地修复利用纳入保护之中。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全国提供稳定的商品粮源。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稳定现有自给水平,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建或新建粮食收储库,加强产销衔接,增加地方粮食储备,提高保供稳价能力。

为耕地排毒,是补救之策,但不是长久之策,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应涵盖土地治理政策的落实,保持地力,实行土地休养生息政策,轮作和休耕结合,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同时立法保护土地不受污染,在污染土地治理修复的技术、资金、政策方面,强化支撑和规范运作设计。

 

最后说几句,农业修养生息是项系统工程,一方面抓好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确保底线,另一方面抓好土地复垦,占补平衡,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实行土地轮耕,增加地力,划定粮食主体功能区战略,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实行产销衔接,让粮食主销区拿出一部分利益,补偿主产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宜粮则粮,宜菜则草,宜草则草,发展土豆、油茶林生产,替代主粮,多条腿、多途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