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主粮化 折射多条腿方能解决国内粮食安全
(2015-01-07 22:55:59)
标签:
土豆替代主粮草粮并举多条腿解决粮食安全人畜争粮与农争地 |
分类: 晓明析财经 |
马铃薯被赋予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农业部介绍,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土豆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将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极端天气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农业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农民种马铃薯省水、省肥、省药,还省劲。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万宝瑞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与此同时,前些时间国家生物航空燃料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成为第4个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据《大众日报》等综合消息)。
据专家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秸秆、7亿吨林业废弃物。要利用生物碳成熟技术,生产土壤改良剂和肥料,提高土地质量。在不能秸秆还田的地区,应该推广秸秆制生物碳施肥,保护耕地。
我国目前存在人畜争粮的尴尬,据称饲料需求量已是口粮需求的2.5倍,可见粮食转化量巨大惊人,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6000多万吨,如果不进口,饲料就不够用,光靠秸秆、营养价值太低,产不出肉和奶,需要耗粮型家畜,同时以粮为纲,过分重视谷物生产,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导致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耕地板结、沙化、酸化、重金属污染已非常严重。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
1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60厘米。形成1米厚的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退化的速度是1年1厘米。表面上耕地没减少,实际在隐形减少,这是口粮和饲用粮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