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企业二次改革躲不过

(2014-03-10 17:23:48)
标签:

粮企改革

二次改革

深水区

整合资源

现代企业制度

财经

分类: 晓明析财经

2005年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譬如“三老”问题,即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但老人问题依旧突出。


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如布局不合理,“一县一企”没有做到,有的地方单纯强调保留国有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换汤不换药,企业悉数保留,人员身份没置换。


企业内部改革未启动,仍旧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依赖依靠政策,两眼盯在地储粮油上,吃补贴,靠保管费度日,职工工资吃大锅饭,有钱一起分,无钱就拉倒。


收入无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企业领导人员委任制、任命制,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有的甚至干到退休。


企业类型无差异,大多是粮食储备库,仓储企业,有限的地储粮规模分得七零八落。所有制形式无差别,清一色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没有任何差别,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


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不明,国资委也管,粮食局也代行职能。国资委管理形同虚设,粮食局管理政企不分,人、财、物悉数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受限,盈亏核算不真实,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虚化,包盈不包亏。


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基本上是收原粮,卖原粮,单纯是粮油贸易。企业经营品种单一,方式单纯,规模小,实力弱,人员多,负担重。


粮食企业科技含量低,粮食产业化链条没有形成,在为“三农”服务中没有很大作为,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地位作用很差,就是粮食转化企业,产品类同,销路窄,盈利空间很小。


自去年以来,中央、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县域粮食企业是整个粮食流通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也是落实粮食安全国家战略,以及粮安工程实施的承载,必须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善谋善为,先易后难,强力推进。


针对粮食企业改革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涉足深水区,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关注、职工积极参与的改革发展氛围。


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大做强粮食企业,绝不是拉郎配,简单的做加法,搞叠加,而是资源整合,资本融合,结构调整。县域粮食企业类型较多,所有制形式各异,涉及粮食购销、粮油加工、食品生产、饲料加工、淀粉等层次,中储粮、省级储备粮大多在粮食主产县设有库点,充分整合盘活粮食企业资源,对粮食产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应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破产改制企业的闲置资产,带动困难企业深化改革、存进发展。尝试通过技术合作、联合投资、股权融资等产权改革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发展粮食混合所有制,为粮食企业壮大规模提供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打造粮食物流产业园去,以此做平台,建基地,保粮源,扩加工,拉链条,产学研,科技支撑,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