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步快跑周期性调整粮价

(2014-01-14 21:25:47)
标签:

粮食价格

粮价不及一瓶矿泉水

粮食目标价格补贴

粮食托市收购

粮食生产补偿机制

分类: 晓明析财经

中国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不争的事实,粮价背离价值,供求难以左右价格,市场不能完全形成粮价,这是国情粮情使然,宏观调控时机节奏力度又把握不好。


   粮价是百价之基,这一断语应该打上问号了,有两个证据可以佐证。近5年来,人工工资数倍上涨,物流成本也在翻番,其实粮价上涨幅度小的可怜。


  有数字显示,尽管国家一再提高小麦、玉米、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2007年小麦、玉米、稻谷平均最低收购价仅是10年前价格水平的80%,1997年国内小麦、稻谷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2000元/吨的水平,近两年小麦、稻谷、玉米三大粮食品种才接近15年前的价格水平。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低粮价对城里人厚爱有加,粮价和菜价一有风吹草动,恐慌心理作祟,立马招来非议,其实一斤小麦不值一瓶矿泉水的价值或产出效率,有调查显示,菜农和粮农没有获取农产品增值部分的1/3。

 

目前的低粮价和消费者尚能接受的菜价,并不能真实反映价值,在价值这条坐标上下波动,也是价格回归价值的正常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违背市场规律搞一些无谓的劳民伤财的多余的打压调控措施。

 

把CPI上涨归咎于粮价等农产品,有失公允,起码在指标权重设计上有问题,也是对农业粮食生产的不公正或说是偏见,在城镇化的今天,再也不能对对种粮农民的“盘剥”了,农业反哺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对农业粮食加以保护和回馈、补偿。

 

医疗、教育或居住类价格是人们天天眼见的价格上涨族,难道不是通胀的主要诱因吗?难道一元多一斤的粮食比得上蹿升的幼教或养老费用吗?在中国粮食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粮食成就了一个低价时代,随着土地、水资源、石油、农资或人力成本的上升,低价时代必须终结了。

 

专家说农产品价格不是通胀元凶。食品类在CPI所占比重过高,往往也成为粮食价格被过分打压的一个重要理由,长此以往,对生产粮食的农民极为有害。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太低,农民在家种田一月的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星期的收入。近年来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更加影响在家务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部分地区已出现“种懒田”、抛荒等现象。

 

粮价调整处于两难境地,调低不利于农民,调高势必大量进口,不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本意,托市收购,以及目前试点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异曲同工,都是试探提高粮价,补贴农民。

 

农民太苦了,决不能再牺牲他们的利益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量进口,科技支撑,是粮食安全方略。粮食最低收购价不能所谓的专家纸上谈兵了,与其闭门造车,不如接地气,考量一番。



   低粮价造就了忽视或不重视粮食生产的现象比比皆是,基层或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或积极性异常高涨,销区依赖产区,地方倚重中央,占用农田或良田随处可见,占补平衡真实情况值得商榷,粮食产量数字真实性值得怀疑。

 

粮食安全系数偏低,应急供应的载体缺失,缺少保障手段或调控措施,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分龙治水,资源配置打架或扯皮现象存在,过分倚重中央储备企业,地方重农抓粮搞储备,保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正如作者先前说得,要提高粮食价格上涨的社会容忍度,完善粮食直补政策,农民卖一斤粮,给予一斤补贴,补给种粮农民。完善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实行粮食调出补偿机制,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孙晓明)

 

敬告:如需采用博文,请支付稿酬,用于调研或捐赠。通联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317号孙晓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