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调出区锐减值得高度警惕

(2013-09-10 13:12:03)
标签:

优化国土空间

粮食主体功能区

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

农民有地种

能种地

分类: 晓明析财经

   据资料显示,国内粮食有效供应不足的趋向明显,粮食调出地区和调出量“双减”,原先14个调出省现在仅有7个,原先产销平衡地区9个,现在仅剩3个,沿海的调入省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粮食自给率已下降到30%——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工则工,解决谁种粮、能种粮、会种粮的问题,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生态文明,集约生产,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201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

   即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


   因此说目前粮食主产区弥足珍贵,支撑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足够的有机绿色粮食,同时确保粮食主产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为子孙后代留出蓝天碧水绿地。

   一定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必要时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定,建立粮食主产区如同生态区一样的补偿机制,保护耕地和粮田,提高粮食产量,搞好搞活粮食流通,让种粮人有地种,让种粮人会种地、能种地,始终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象黑龙江的建三江大粮食、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继而大产能提升。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2011年又突破900公斤,下一个目标是突破1000公斤大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试想粮食主体功能区有效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种植,辅之以优惠的政策措施,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回旋余地愈来愈大。

   进一步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带架构和政策体系框架。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在粮食主产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粮食产品和生态产品,若大量占用耕地和大规模搞城镇化和工业化,就会损害粮食生产能力,对粮食和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也破坏生态自然环境。

   因此,必须区分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开发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粮食主产区的功能定位要明确,就是提供商品粮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粮食主产区不允许把工业和城镇化发展作为主体功能。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这类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区域的耕地,使之能集中各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更集中地落实到这类区域,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此外,通过集中布局、点状开发,在县城或大的城镇适度发展非农产业,可以避免过度分散发展工业带来的对耕地过度占用等问题。

   为解决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等突出问题,应实施特殊的扶持和补偿政策,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粮食是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民生保障的基本战略物资,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可以引为基本国策。

   粮食主产区是提供商品粮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目前中央财政对于粮食主产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奖补方面,但是还没有形成利益补偿机制。

   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特殊的保护政策,事关国计民生,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看,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粮食生产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从产品生产效率的角度考察,粮食是一种自然与市场风险大、供给与需求弹性小、投入回报率低的产品。

   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保护粮食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适应粮食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应继续完善粮食主产区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引导并帮助地方建立基层政府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强粮食主产区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

   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应当考虑属于地方支出责任范围的粮食主产区以及生态保护支出项目和自然保护区支出项目,并通过明显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加大对重点粮食和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七区二十三带”粮食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地方政府也应相应建立农业和粮食生产流通的支持和补偿机制。国家应该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粮食主销区或粮食调入区补偿粮食主产区和调出区的利益机制,粮食调入或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粮食、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粮食生产和流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最后说两句,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粮食生产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资源、形成排放的粮食产品产出过程,但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态、美化田野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消化排放、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的作用。因此,将粮食主产区纳入生态补偿政策的扶持范围,或采取与禁止开发区基本相同的补偿政策,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配套扶持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对主产区粮食耕地的生态关怀和对“衣食父母”的人文关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