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令人耳目一新,震撼心灵,从舌尖到味蕾再传递到大脑,触动了神经,美食——经济——文化,这才是泱泱中华文明和传统以及创新之大成。
舌尖上的中国,不是单纯讲
吃,从自然的馈赠到辛勤的劳动,从原始或者讲原生态的食材到果腹,一直到刺激我们的舌尖味蕾和胃口,大快朵颐,从吃饱到吃好、吃精,食文化源远流长,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演变兴衰史,舌尖上的中国来之不易。
民以食为天,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立足自身解决了温饱问题,由吃不上到吃饱、吃得起,国人的胃口一天天好了起来,7%和22%两个大数字,是中国对人类的特别贡献。
从粮食到各地的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如数家珍,带动了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每到一地,人人都慕名小吃、名吃,各地也借势造势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空有千百年的食材,在继承发扬方面捉襟见肘,人们多数时间都感叹少有各具地方特色小吃名吃呢?
的确如此,由于在餐饮业发展或旅游业发展方面,急功近利突出,在保护、发现发掘、规划设计方面大打折扣,舌尖上中国有大批特色美食或传统做法,正在慢慢消失,只是徒有虚名。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背景下,人们追逐的是眼前利益,某些官员追逐的是形象工程,竭泽而渔,断子绝孙式掠夺,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破坏行径大有人在,吃野味也奉为美食,挖地三尺也要吃蝉蛹,疯狂吃相后面是不协调、不和谐的、不科学的发展方式,
尽管食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大众的主食又最不为各级重视和发展,以至于城市早餐良莠不齐,没有规划、没有网点,质量卫生不敢恭维,原因是主食、早餐是微利行业,不想抓、不愿抓,抓不好,本应是市长工程的早餐、主食工程,承办部门不明确,公共财政不拿钱,税收工商卫生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出台,比起特色大餐居民的一日三餐主食备受冷落。
另外从舌尖上的中国想到舌尖上的安全,食以质为先,在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安全食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食材的污染、无机肥滥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卫生、不合格比比皆是,人们自己毁灭自己。
舌尖上的中国给中国展示了美景、美食、美好前景,她涉猎经济社会文化,道德传统,既有自然的馈赠,又有人为的创造,也包含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底线,不可小视,不可只言片语、支离破碎的审视,只有当做系统工程,方能科学全面认识舌尖上中国,从体制机制入手,全方位呵护舌尖上的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