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不应该成为调控的盲点

(2012-05-03 23:28:52)
标签:

财经

分类: 晓明析财经

        

 

  近年来中央着力调控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辅佐,房价没有大的涨幅,土地市场严控,过去炒作的地王、天价、黄金地段,统统归零,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实行严格的招拍挂程序,约束政府运作土地的权力,还土地以本来价值,并且严格农用地占补平衡,依法查处违法占地。

 

  一、二线城市,也就是省会和计划单列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是必须死死抓住不放松,否则一有松动,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并且连锁反应,涨字当头,坑国家,坑无房者,更葬送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稳中求进的一点点成果。

 

 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软肋是市地一下,少有成绩,地价依然高企,房价依然坚挺,以量换价,特别是少有风景的市(地)驻地城市房价,伴随着一批房地产投机商的离去,握有现房的房地产商侥幸心理作祟,坐等更朝换代,寄希望调控结束房市回暖。

 

   市地一下,特别是县(市、区)是城镇化的首选,也是农民工离乡背井的聚集地或另觅居住地, 市驻地土地有限,房源有数 ,依山、依海、依景建房,是房地产商争相追逐的商业运作,加之地方政府“因势利导”,推波助澜,所谓的天价地王不时闪现,造就了惊天楼盘或天价房,真正的需求就此扼杀。

 

  令人不解的是,市地以下房地产市场,各级的关注度不高,房地产市场良莠不齐,各路淘金者使出回身解数,挤进房地产市场,很多建筑公司或建筑个体,一夜之间变成房地产开发商,而地方政府缺乏市场的准入门槛标准,基本早期进入者畅通无阻,很多连资质都没有或借他人资质,入市分羹。

 

 更为严重的是,早期的房地产商开发无度,土地手续不齐全,建设手续随意取得,开发的楼盘,既无土地证,也无房产证,只要赚钱就行。有的违法占地,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小产权房建设无节制,泛滥成灾,就是明证,甚至在风景区肆意开发建造。

 

  问题的根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靠农业吃饭的县,靠土地财政过活,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土地由政府运作,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房地产商不过成为了买卖土地的“平台”或操作者,地价越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越高,房地产商的收入越高,形成了房价攀高的链条,斩断链条,调控就需要在土地入手。

 

 房地产调控初战告捷,源于不间断、不停顿,源于依法整顿土地一级、二级市场,市地以下不能成为自由王国,不受调控制约,不能为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误国误企误民,不能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墙壁”,不能允许地方再靠土地发“国难财”,发“难民财 ”,坚决遏制房地产商的暴利是调控的初衷,也是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居者有其屋的必要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