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负担”
(2012-09-23 12:15:25)
标签:
行而知之工作随想教师负担教育 |
分类: 工作随想 |
小议“负担”
文/行而知之
一天和胡主任谈话,说起教师的负担。他很担心学校安排的一些工作会成为老师的负担,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他希望我能关于这个问题想一想,写一写。他的这种担心很有道理,现实中很多的学校,很多看上去很好的措施,在敷衍应付之下,最终也就真正成了老师的负担。
负担,应该是一个主观化的词语。一件事情是否成为某人的负担,决定于个人的喜好或者是个人对其意义的认识程度。
同样的事情,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做起来便是享受,绝不会当成负担。比如有的夫妻把孩子当负担,害怕孩子影响自己的生活,便采取了“丁克”的生活方式,而有的夫妻则喜欢孩子,有些甚至为了得到一个孩子不惜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同理,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视外出锻炼为惬意的享受,而一个爱整天呆在家里沉溺网络的少年要是被家长强逼着外出活动,他一定会把这种本来对其很好的事情当成负担的。
对负担的感觉也受着个人情感的支配。人们很容易为了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做出付出和牺牲,但是如果把对象换做不相干的人,这种热情便有可能消失。一个人可以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父母子女端屎擦尿,换做为旁人则就难以接受的负担。
从情感上,人们都愿意去做那些自己选择的事情,而非受人指使之事,教师的工作一般被看做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并且总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这产生于应试思维之下的教育管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有独特认识,有主见,有思想,工作不唯尊长,只唯真理,唯自己的教育信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工作中获得自主和创造的幸福。
枯燥的事情很容易让人厌烦,但假如枯燥的事情被从事的人赋予某种意义,它便会变得让人接受甚至能给人带来快乐。比如清洁工这样的工作,如果一个人感觉通过它获取收入,从而能供养自己所爱的亲人生活,他便能较为平静的接受它。如果当前的负担是为了将来的解脱,则这种负担也是能够被人忍受的。这也是现实中大多数的人虽然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能够忍受的原因,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将来会好的!
在社会偏见的作用下,当前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失,仅仅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定位在了获取金钱、权力或是名声。这种很大局限性的定位造成了许多本应是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收入不够高,晋升机会小或是因此会被社会大众的轻视,变成了枯燥难忍的负担。
人要生活,而生活是靠人与人的相互合作和依靠才能完成的,这种合作和依靠的本质便是人必须为他人服务,也就是——工作。不论何种原因,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了负担,那他的一生都会被工作所折磨,这是很可悲的事情。现实中一些人,总梦想能够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只愿意休闲享乐,再小的工作量对他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在他不得不每日工作的时候,生活对他来说是多么难以忍受的煎熬啊!
很多的人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视为负担,得过且过,但对于需要别人提供给自己的服务却总是很容易提出很高的要求,甚至是吹毛求疵。比如一个工作懒散的老师在去医院看病时,去政府机构办事时,甚至是在面对自己孩子的老师时,很自然的会要求这些医生、公务员、孩子的老师能够工作态度认真,业务精通,碰到不合意事情他甚至想要发发脾气,但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又会马上忘记了自己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要做一位幸福的老师,必定要成为热爱教育的业务精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为老师要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和为了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而进行的学习探索,都是对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益的。工作能力低下会使自己的教育生涯走得疲惫不堪,而努力在工作学习中提升自己,会使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变得游刃有余,轻松快乐。既发展学生,又能成就自己的“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是不是负担与何种事情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它更决定与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减轻负担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不在减少工作(合理范围之内),而在转变人们对工作的认识。其实,先把工作做实,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负担”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