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种类
(2013-01-11 07:32:11)
标签:
杂谈 |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种类
①学习性活动区域:积塑、积木、图书、图卡、棋类、数字卡、拼插类
②社会性活动区域:娃娃家玩具、头饰
③运动性活动区域:球、跳绳圈、小风车、大型体育器械
2.自然材料:①、学习性活动区域:豆子
3.自制材料:
①学习性活动区域:印章、添画卡、故事卡、数字分解组成卡、穿编、套类、拼图、
②社会性活动区域:商品替代物、生活用品替代物、食品替代物、服装道具、场景道具、绣花架、
③运动性活动区域:沙包、陀螺、高跷、布飞碟、风筝、飞镖、拉力器
丰富各区角的自制材料,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目的合理地设计活动材料,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4.本土资源:种子、木头、竹子、泥土、石块、坚果、种子。石头、稻草、麦杆、藤条、木块、木屑、粘土、秋天的坚果、丝瓜、蔬菜、贝壳等。本土资源的材料有的可直接利用,也有的可装饰、设计,从材料的特点出发,让幼儿的动手自制或是和父母一块制作。利用郊区幼儿园独特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挖掘出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区角材料。比如利用稻草、麦杆、等自然资源,组织幼儿进行编织、穿线、贴画等多种系列活动,发展幼儿的多种技能。对现有的本土材料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挖掘,探索更多的对幼儿能够产生的教育作用和操作的方式方法。
5.例如:同样是用于计算的游戏材料,一种玩法是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加法算式来摆放正确的答案,如根据“2+3=”找出数字5摆上,并用摆珠子的方式来验证。这对幼儿来说只是一种被动的练习,不仅缺乏趣味,而且单一而有限的数字摆放很快就会因不断重复而失去挑战性。另一种玩法是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加法算式按颜色特征有规律地穿珠,如果卡片上的算式是“2+3=”,那么幼儿可以自选两种颜色的珠子(如以“2红3绿”的规律)来穿珠,并摆上数字5,穿完后数一数有几个5。假如有4个5,就在算式下面摆上数字4。一串珠子与一个算式放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如果卡片上的算式是“2+2+2=”,幼儿可以按“2红2绿2黄”的规律来穿珠,并摆上答数6,穿完后数一数有几个6,再摆上数字几。这种设计显然是由幼儿来控制材料的,他们可以依据算式自选颜色体现穿珠规律,穿出各种相同颜色不同规律、相同规律不同颜色的美丽“项链”。在这一手眼协调的练习中,幼儿既巩固了加法的学习,又开始了乘法的启蒙学习。
6.探索发现投放方式是一种将教学目标隐蔽化的材料投放方式,即教师对活动材料进行大致的规划,将预设的学习目标落实到一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间接达成目标。探索发现式具体又有两种投放方式:一是问题情景式投放,即通过材料投放来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通过探索逐渐接近正确的知识。比如,为了让幼儿获得沉浮的经验,教师投放了玩水的材料,当幼儿认为大的东西会沉下去时,教师便投放小的下沉物和大的上浮物,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再次探索获得新的认识。二是经验系统化投放,即通过若干并列或递进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经验。比如,先投放单面镜,再投放可折叠成不同角度的双面镜,然后投放三角镜,最后让幼儿玩万花筒,这样幼儿自然地初步掌握了万花筒的原理。又如,小班、中班、大班以不同方式呈现天气预报,小班呈现的是表示晴、阴、雨的标志图,中班除了每天呈现标志图,再加上表格式记录方式,将晴、阴、雨的小标志图贴入表格中,大班在月表格的旁边加上用于记录晴、阴、雨的三条立柱,将表格中的小标志图数一下,涂于立柱中的相应位置,这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数数,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了统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