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外国的中国女人(二)

标签:
情感育儿 |
分类: 零敲碎打 |
在国外生活这些年看到过这样一群中国女人------她们普遍不会说当地语言,不会开车,没有娱乐意识,走到哪里都会是顾着小娃娃、拎菜做饭的那个,在饭店吃饭她们是非常自觉地提前或者拖后吃的那个,日常没有什么活动,更没有什么朋友,每天基本就是日出看娃做家务,日落搂着孙儿就寝。有时会在这群中国女人周围找到老伴儿的身影,有时却找不到。
这群中国女人是一群可爱的中国妈妈。。。。
刚出国的第二个月有一次在超市买菜看到了一位跟我妈年龄相仿的阿姨。那时爱尔兰满大街都是跟我同龄的青年中国人,但是上年纪的中国人却很少,所以自己看着不相干的、别人的妈妈瞬间就眼红了。我自来熟地过去跟人家聊天,得知人家女儿嫁给了爱尔兰人马上生宝宝,她是过来照顾月子的。我想着这个女孩得是多么的幸福,妈妈可以漂洋过海地来看她,这个妈妈又是多么的幸运,可以来到国外看到女儿生活学习的地方!
几年后,自己的妈妈也来国外参加婚礼和照顾月子了。那时才觉得自己妈的日子其实挺无聊的。参加婚礼那次还好,我还领着妈妈逛了几个地方,剩下大部分时间其实就是围着我转,六六出生了就围着孩子转。说得好听是出国,其实貌似一个出劳务的,天天被困在了自己孩子和自己孩子的孩子身边,哪有什么国外的花花世界?
好在妈妈就待了一个半月就撤退了。这种大龄的劳务输出成本还不算太高。
搬家到郊区之后妈妈和爸爸来待了两个多月,可谓尝尽了外国农村的苦头。老两口不会开车,困在四面墙里,白天我和孩子爸都上班,六六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就前院后院地转悠!说是自然环境好,但人毕竟是有社会属性的,光抱着蓝天白云过其实很快就会无聊。好在爸爸妈妈是一同去的,两个人时不时拌个嘴解个闷什么的;而同期的邻居阿姨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她家的叔叔提前回国,阿姨需要留下来帮着看孙女,自己在农村的四面墙里待了一年多!
每次往返回国的路上都会遇到祖国各地奔向国外的中国妈妈们,她们前往目的地的目标基本一致-----帮着照看孩子顾着家!中国妈妈们的居住期限可长可短,只长不短,面对这种没有任何趣味性的“外务输出”这里的每一个中国女人都会把自己的伴侣老伴儿、退休爱好、闺蜜朋友往后退,什么也都比不上到国外帮帮自己孩子来得紧急和实在。
听说过一对父母为了尽最大可能地帮到女儿轮流地去伦敦,老两口上半年和下半年交叉回国,这样牛郎织女般地,两人愣是两年多没见到面!春节是中国妈妈陪着女儿、洋女婿和外孙们在国外、老爷子自己在国内过。
夏天回法国过海关时突然看到法国移民官卡在一个60岁上下的阿姨上好久,提问语气恶劣而急促,阿姨窘迫加焦虑简直胡言乱语、答非所问、鸡同鸭讲!我看着阿姨难过于是上前帮着翻译了几句,解释了一下就是一个探访儿子儿媳孙子的中国妈妈,材料都有,随后递上了全得不能再全的材料。移民一脸不屑退还材料放行,中国妈妈如释重负对我感恩戴德。我告诉阿姨:别谢了没那么夸张,下次出门让您儿子一定把情况一句一句写下来中法互译,这样你就把单子递给移民官免得自己上火。阿姨说她儿子给她准备了,是她自己见识少慌了神,所以刚才没想起递给移民官。阿姨对我一谢再谢,我反倒对阿姨之前的窘迫有些心酸------马上古稀之年,一定要受这种待遇出这种国吗?
妈妈的伟大世人皆知,但是中国妈妈伟大无私到什么程度,世人未必皆知。
这样的一群中国女人,她们对国籍没要求,对时间段没要求,对待遇没要求,对旅行质量没要求,对条件没要求,对工作内容没要求,只要儿女有需要,她们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