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法国学法语

(2016-03-03 04:01:46)
标签:

杂谈

文化

育儿

分类: 零敲碎打

前言

算是自我纪念吧,今天摆扯一下在法国写法语的经历。

仔细总结了一下我们家的语言状态,还真挺奇葩的。

孩子爸VS孩子妈------​英语主打,法语夹杂。

孩子妈VS六六顺顺----汉语主打,夹杂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法语。

孩子爸VS六六顺顺----法语主打,英语夹杂。

六六VS顺顺-----------法语,法语,法语。

这是多么眼花缭乱的语言状态!但又是多么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语言状态。

 

我在法国学法语

当年来到法国时,我的法语水平真的是"三句半“------不会说,不会读更不会写,听的时候连猜带着蒙,有时能撞上大运明白人家说什么,有时就指鹿为马地让自己和别人笑掉大牙。。。。那种画面凭着大家的想象发挥吧。反正是够了不堪回首了!

来了四个月之后开始了正式的法语课程(是由国家移民局组织的必修200小时课程),每周两次课,每次从早9:00到下午5:00。我的两个老师非常敬业非常善良,一个教口语,一个教读写。口语老师把大家放到一起拼命地讲,决不让一个同学落下,哪怕那个同学是个连母语都说不好的人;教读写的老师通常就是给大家发练习,简单讲讲语法点之后自己自学,有问题就问他。这两种方法都很适合我。所以每次的法语课我真是风雨无阻、全情投入,大概50个课时之后就能应付不少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里跟大家报个内幕:我这么喜欢法语课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那段时间孩子们都小,每天对着路都走不明白的顺顺+还在适应法国学校的六六+孩子爸在外地工作根本顾不上家+守着公婆住+没有任何朋友。。。公婆只答应我上课的两天帮我搭把手看孩子,剩下的时间哪怕我生病发烧39度他们都不会管。所以可以全情投入地上法语课不用想奶瓶尿布及其它的琐事、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事物。。。。对于我来说就是享受!

正文

(一)法国人的授课方式 

在法国他们的授课方式是随到随学,用阅读材料展开了学习听说读写,当然了,老师在组织备课材料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深浅程度和时态的区别。他们不会在讲现在时态时加上过去时态的阅读内容。

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学习语言方式不同,我在的那个语言中心他们不分什么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版,(也是为了省预算),更不是先音标后单词的,他们都是因人而异,在一个大环境下你能多讲你就多讲。所以非常有自由度。

我在这个公立的语言机构,跟着这种随到随学的授课方式,从一个法语文盲到第一个法语A1的证书,用了三个月时间。考了96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搬到图尔之后又报了另外一个语言机构,也是随到随学,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了三个月后收获了B1的证书,考了87分。

两年下来拖拖拉拉地上了了300来个小时的法语课。说学时长吧,如果日夜兼程地算也就是两个星期;你说短吧,拖儿带女的也是两年之后才能寻思B1级考试的事儿。

这种随到随学、大锅饭的上课学习方式好多语言机构都采用。个人觉得自己进步的快慢还是取决于自己想要多少,自己想要的多,付出的努力就多,老师给的指导就多,所以自己的进步就快。分班分级分项目的授课方式通常是私立语言机构采用的。这些语言学校的收费非常昂贵,至于教学质量和性价比,因为我没有去过所以我不知道具体情况。

(二)当英语遇到法语

曾经有个博友问我法语是否能沾上英语的光?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期望,但事实呢?

大家都说------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都是拉丁语的孩子,而英语呢,是这些孩子们的表亲。

我自己是英语专业出身,又在爱尔兰待了9年,所以英语的听说读写问题都不大。但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沾光英语老底时还是很犯嘀咕的。也许有学习外语的基础,学习法语语法会容易一些(也不尽然)。再说中国人学习外语时对于语法的热忱真是任何“歪果仁”都望尘莫及的。当老师提起状语从句其他歪果仁要挠墙的时候大多数在我国学过英语的人都会一副沉着的表情外加眉宇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气定神凝!

但是除去法语语法学习,法语的听说写啥的,和英语根本就是一副风马牛的画面。当年没碰法语时,我的英语拼写非常的准确,从不写错字,而且只要听到的词就会写,只要看到的生词就会读。但随着学法语的年头越来越久,我的英语拼写也就逐渐被撕裂了!而且见到个英文词汇会用法语的发音规则读,自己听着别扭但是弱弱地无力自我修改!让闺蜜听完都关切地加一句:你咋了?

所以英语到底能不能帮到法语?我在心里打一万个问号。

但是另一方面,学了法语之后,却会帮助到英语的阅读。不知到底沾了理解力的光还是拉丁词汇的光,现在阅读英语小说的速度是曾经的两倍。这个惊喜是我没有预期的。

(三)野路当道PK科班出身

当年学习英语时,自己一路是循规蹈矩地走来。刚到爱尔兰那会,据说自己有一口标准的美音,(是爱尔兰的老师告诉我的,他们都纳闷一个中国人的英语没有中国口音怎么美音却这么重!?等待了9年之后离开爱尔兰时,自己的英语就有一股爱尔兰口音啦。。。)

但是如今,法语的学习就是野路子当道.虽说也去上课,但是全职的课时很少,跟当年自己师范专业的上课时间没法比。好多的语言技能都是平时过日子把自己逼出来的。

一路走来,以我为例,区别总结如下-------

1)科班出身的语言学习,读写是优先的,阅读能力或高或低,写作如果找到了一些技巧写个论文陈述什么的不成问题,但是思路通常不宽阔,只能是命题作文,就事论事,散文或是记事描写什么的几乎都是很生硬不灵活的。听力通常非常受限,只要听到的外语有任何的口音和用词不同,那科班的听众就肯定歇菜了!

以我和孩子爸的英语为例。我能听懂美国、英格兰和爱尔兰中、北部的英语,澳大利亚的英语取决于他们的口音是否标准,基本上还好,但是遇到爱尔兰南部英语、苏格兰英语和威尔士的那种英语。。。我基本上就是在擦汗!

孩子爸掌握英语是在到爱尔兰生活之后,和我学习法语一样,是“野路子”。虽说在学校也学习了,但是法国校园里教的英语,还不如我国的应试教育呢。但是N多年的洗礼,人家连苏格兰那么惨烈的英语都能听懂。同理可证,现在的法语只要这个人的口音不是尤其特别,我基本上都能听懂,连殖民地的法语都能听个差不多。但是非洲国家的法语对我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孩子爸说了,马里人说的法语连他都听不懂。所以我听不懂也不是那么难过。

2)科班出身的语言学习,口语方面虽然发音比较标准,但是交谈能力通常有限,开展话题的能力不强,跟外国人打完招呼就基本不会说别的了,更不具备缓解尴尬气氛和化解僵硬局面的能力!

还记得听过一个笑话:一个自驾的中国游客到澳大利亚玩,出车祸掉下山坡;营救队员来救援,问伤者:HOW ARE YOU?(你还好吗?)伤员伤势严重,四肢骨折,但是顶着满脸鲜血机械地来了句《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的第一句:I AM FINE THANK YOU,AND YOU? (我很好,谢谢,你呢?)营救人员一听,那这个人还挺好的,那我就去先救别人吧!

野路子当道的语言学习,随着语言能力逐渐熟练展开话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能也水涨船高,甚至些许的虚伪和应付都无师自通了。法国人虽然健谈爱争论,但是他们不会跟不熟悉的人随便开展话题。这点倒是符合我的性格,我不需要强迫自己没话找话讲;但是当熟悉的人真的开启一个差不多的话题时(不要涉及政治、科技和医药的话题)我就能参与这个话题并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是说英语时不具备的,当年的自己到爱尔兰时真的是花了好久才学会和别人聊天。

3)随着生活年头的增长,自己对于语言学习的理解也不同了。曾经会觉得学习一定是一件得进校门而且必须趁早、图快的事儿。年龄大开始学习本身就很悲哀,如果不进学校的自己寻野路子那就是更加之悲哀而没有之一呀!所以那时在校园里学习英语的我享受的成分少,急功近利的成分多,而且我会非常迷信那种”速成“呀、”秘籍“呀之类的噱头。

当顺六妈被全职主妇的生活节奏拖着进不了全职校门只能零敲碎打地寻野路子学法语时,自己想着急也急不来,所以不得已必须慢下来。没有任何功利成分,跟着自然规律来,搭上时间,搭上心意,自己学得也挺牢靠,而且学习效率高,速度也不慢!关键的关键是我发现自己真的非常享受这个学习过程!

另外,法语的书写非常的繁琐,如果想写得精准而流畅,绝对是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活,偷不了懒、速不了成,进步的速度当然取决于学习人的努力程度,但是有些语言能力确实只能搭上年头!

(四)学习好语言的标准是什么

记得在爱尔兰时经常有人夸我的英语好。自己说英语的一个优势是没有口音。(这点要非常非常感谢当年的英语口语老师,因为他传授的学习方法我们班级同学的口语几乎都没有口音!)所以当别人夸奖我时,我听着很是受用。
来到法国后,我花了很久才听到他们对自己语言水平的回馈。冷漠的法国人很少会麻烦自己回馈你的语言情况,除非是话题热闹到一定程度,你和他们熟悉到一定程度,人家碰巧又知道你来法国的年限,他们才会根据你的居住时间比例给你的语言水平一个评价。说白了,他们不会虚伪地恭维一个人,不会为了夸人而夸人,他们如果赞扬你,那一定是有根有据有客观分析的!
比如曾经的一个法国朋友对我说:对于一个来了四年之前没有学过法语的人来说,你的法语真不错!偶尔的一些口误是可以理解的。我认识另一个人来法国十年了,说法语时会有这么多错误,我其实不能理解。
所以说,语言好坏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虽然不用像法国人评价的那么尖刻和细致,但是笼统的说“好”或是“不好”还是有些片面的。

(五)活到老学到老

我觉得语言最大的魅力是给人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张嘴,也打开了一扇门。。。。
记得之前没学法语时每次到法国来都好像受罪一样,一遇到聚会就想吐,大家哄笑的时候我就想骂人,大家一起悲伤时我就想抽大嘴巴。。。。
总之,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
虽说如今我对于大型聚会还是不喜欢,但是可以和与会者同喜同悲了,在人群中也不显得突兀了。最最让我享受的,是逐渐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法国遍地的博物馆、古堡,记得1月份和好朋友火速去巴黎培训后挤出一个下午泡在奥赛博物馆,虽然来回真是气喘吁吁,但是被这样的博物馆折腾,也是认了!没有语言也能看博物馆,但是感觉绝对不同。就连对于城市的理解都不同。之前看巴黎就是个到处脏乱差、满街黑人阿人印巴人的混杂地,一心觉得巴黎被糟蹋了;学习了语言之后,感觉一个城市的灵魂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泯灭,尤其好像巴黎这样的盛宴!
之后的那些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心安理得等等等等来自于主人翁的安全感,都是和语言有关系的。而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还是那句-----我在这个国家,边走边享受这流动的盛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