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六妈法国教书轻松吗?(二)

分类: 教书在法国 |
昨天唠叨了半天,竟然没有说道一下我的教学对象:亲爱的孩子们!
我不知是怎么整的,总是顺嘴来一句“孩子们”。从10岁到16岁,我都叫孩子们!倒不是我故意矫情标榜自己有多么厚重的爱心,而是真心觉得,当了妈妈之后,心里的某一处就是柔软的,看到学校里的小人们,就是会想到每个孩子后面的爸爸妈妈和他们或多或少所承载的希望。哪怕这希望只是孩子们在学校里度过平安的一天天。。。。
他们虽然可爱,但面对他们时并不轻松。才上了这么短时间的课,就遇到了各种状况考验我的各种神经。
画面一:顺六妈可以不发威吗?
初中二年级 12岁的年纪,那种“愣头青”的独立意识犹如雨后春笋般一夜冒头,跟你死扛死犟的架势怎么可能让当老师的轻松。
这天上了初二的课,一个平时还算乖的男孩子非要到前排坐,然后自己跑到另一个男孩子面前商量换座位,我和颜悦色告诉他不行,他厉声厉色回一句:我在后排什么也看不见!!!
语气之坚定神态之坦然,让我恍惚:这是在和老师说话呢?!
好吧,既然这么乖的男孩子决定今天不乖了,那么我这么和蔼的老师今天也决定不和蔼了,毕竟26人在看着我,我还有50分钟的课要上下去!!!
我大吼一声:让你到后排你就到后排,没有人跟你商量,这是我------你的老师的命令。别人在后排坐了三个星期他什么也没说,你才坐了两天就这么多要求。你不愿意坐后排或者看不见都不是问题!在这间教室里就是我来决定!!!
男孩子从来没看见过我发威,真是被震住了,然后溜溜收拾东西跑到后排,此后50分钟乖巧的好像小猫!下课之后主动跑过来道歉。
老师发威其实也是一个体力活呀!
画面二:谁说男儿不流泪
周五下午高二的课让我感觉轻松又不轻松,纪律管理要省劲儿不少,但是孩子们的理解力/接受力强,备课的内容就要非常的充分,要讲解的知识点也很多。这也是我喜欢的节奏,和他们在一起有些语言文化的讨论,这是初中还没有涉及到的。
但上周五一开课却看一个身高1米8的男生在哭。。。。
我曾经以为男人只要长过1米75就不哭了,或者说至少不在人前哭了。但这个男孩子却从低声啜泣变成了小声的呜咽,让我无从下手,很伤脑筋,我在脑子里过各种的想法-------我是让他再哭一会儿自己接着上课?还是全班陪他再哭一会儿?还是应该把他叫到外面跟他谈谈安抚一下。。。。
这个男孩子把头埋在胳膊里,我都看不见他的眼和脸,任何的话语都无从说起呀。
我找到他好朋友,问他是否知道他到底在哭什么,他的好朋友说知道。我说:你陪他在走廊里呆一会安抚一下吧。也许他并不想这么多人知道他哭,但是又忍不住。。。
这个好朋友同意了,这个哭的男孩子逃一样地跑到了走廊。
20分钟后,我安排好了学生,来到了走廊,看到了眼睛依旧通红的大男孩。他如果依旧不想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也不可能知道,但是他必须得回去上课。于是我告诉他:也许上课可以换换脑筋,今天我们要一起说说成龙的长相,过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吧。人生的问题不是一时一会就能马上见分晓的,给点时间吧。
他看了看我,点点头,乖乖地进去上课了。
这两个小时的课上得非常好,大家都在保护着温馨的氛围。但我却提着一颗心,生怕这个男孩子再掉眼泪。
画面(三)一个顽童的背后
初一的小朋友们朝气蓬勃,还没开始青春期的叛逆,相比小学生们又稍微多了那么点理解力,所以非常的讨喜。
只是有一个小男孩情况并不稳定。开学第一周话就超级的多,想了各种办法,有那么两周非常的好,但最近的课又开始成了大话篓。
昨天实在是不得不采取行动了,于是把他调到后排,结果不错,他依然参与活动积极发言,但是因为没人在旁边和他说话他也就不再制造噪音。
下课时跟他的班主任询问情况,班主任说:这个孩子挺可怜的,没有爸爸,妈妈对他非常不好。别的学生没有课就不需要来(法国初中生的上课方式是有课就来,如果早上10点才开始第一节课那么就10点才来),但是他家即使就在拐角妈妈也让他提前回家,一定是早上8点来校,晚上17点才可以回家。在学校和家期间不允许犯任何错误,学校联络册只要有留言就是一顿罚,班主任说虽然法国家长打孩子是犯法的,但是如果说这个妈妈关起门来打孩子我肯定不吃惊。所以,自己着量着办吧。课堂表现过于活跃的原因是在家里他没有权利做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尤其是小孩子可以犯的错也不允许犯。这个孩子得多压抑?!
记得去年见习时师姐跟我交流过她的经验。她说对于话多/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们(所谓的顽童)好多情况并不是家长完全不管,而是家长管得太严格,或是管教方式太极端,孩子在家里得不到释放和支持,所以到了学校就像回归山林一样。如果你一再要让父母知道孩子的学校表现不理想的话,那么只会激化家长的处理方式,所以有时确实得搞清楚这方面的情况,找到一个稳妥安全的方式,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们受伤害,而且也能长远地解决问题。
咳,又是一个有故事的孩子。
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想尽快地解决问题就给这个孩子在联络册上画一个X,我也希望自己以后尽量不要在不明情况的前提下太轻易地下结论。毕竟我面对的是一个孩子的生活,虽然我只在他的24小时里占1个小时,但我希望这1个小时是充满希望,喜悦和正能量的,而不是加速他对苦难的理解,对惩罚的介怀,对亲子关系的疏离和对学习任务的绝望。
我庆幸自己的师姐和合作的班主任是一群可以瞻前顾后考虑问题周到宽容的人,是一群可以看到背后问题的老师,是一群心存善意的老师。有他们提醒我,我会在不轻松的过程里轻松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