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设身处地”的代价

(2014-07-28 23:55:03)
标签:

育儿

情感

事件(一)
顺六不在家的这些天我把平日里不能“劳的动”全“劳”了,把两个活宝穿小的衣服还有家里好多不用的衣服来了个大清理,忙乎出三个大袋子,并且还收拾出了一大袋子的玩具。
把这些东西拿到“捐助处”的时候心里有些许的难过,心里清楚是为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让我们矛盾到不行的物件,说有用吧,过日子几年也用不上一次,说没用吧,都貌似挺新的东西。。。
但是家里的地方实在是有限,我到哪里找合适的方位储存这些东西呀?
不当家不知当个家有多难。
望着要丢的那些玩具,心里想着孩子们回来会不会质问我他们的这个和那个哪去了?我又该怎么回答?如果我就说:妈妈都捐献了,他们会不会抓狂般的埋怨我:妈妈,那些都是我喜欢的。。。。
我在收拾这群玩具的时候真心的是一再衡量、一再比较,以求公平、民主,就差给每个玩具一个选票了!谁看到这一幕都会感动哭的,孩子们!
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爸爸妈妈在国内从旧公寓搬到新公寓之前,除了把我的书和所有的日记本全部留下,其它的我珍藏在一个柜子里的宝贝还有我出国前特别喜欢的大娃娃全都给“收破烂儿”的了。我的宝贝里有我直到10岁才有的一个真正的娃娃,我给娃娃做的衣服,还有好多我青春年少时的粘贴,明星海报 等等。。。等等。他们在搬家时全给扔掉了。
后来在和妈妈聊天说起了我的宝贝们,得知全被丢掉时当时的我大发脾气、在电话里伤心的大哭,那时自己岁数也一把了,但真的是不顾掩面的在办公室里拿着电话大哭!
当时的感觉挺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埋怨和各种的不满,心想着我就那一小柜子的东西,新公寓那么大,怎么就至于找不出个地方来放?还有我珍爱的大娃娃和小娃娃,想着他们被“收破烂儿”的收走,从此要和他们一家人在小破房里风餐露宿,也或者连收破烂儿的都不要,我的娃娃们直接暴尸荒野,我心如刀割!
办公室的同事是个东北老爷们,放下电话听我支支吾吾地哭诉,无奈地来了句:咳,你怎么这么愁人!
那时的我觉得没人能理解我,没人理解我有多么的重感情,有多么地爱护自己的物品,有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存留和找寻自己的童年的记忆。。。。
但同时,我也没看到国内一家大小守着成山的物品搬个家有多么的费事、费时、费力、费心,彼时的妈妈估计也是像此时的我一样恨不得给家里的物件选票,以求通过民主、和平的方式来决定带走谁而留下谁!但是家里的空间就只有那么大,她能带走的就只能那么多!
学会“设身处地”的代价
图片来自网络

事件(二)
那天和JODY聊天时听她讲到她的朋友一家。男主人曾经是一个法国公司的部门主管,几年前因为金融危机他便失业在家,一直没找到合适而稳定的工作;女主人照顾年幼的老大和即将临盆的自己,生活越显艰难。男主人得到一个朋友介绍帮助分发购物宣传单,虽说收入微薄,但总算是一份余外的收入,所以男主人也尽心地干。法国人对这样的宣传单态度并不总是友好,有的直接在信箱上写明:请不要投递任何宣传单。这天男主人在投递时没看到旁边标明的文字,于是在投递的那一刻听到了一对从房子里冲出来的夫妇的狂吼:我们都写明白了不要宣传单,你没看见呀!接下来@#¥%&*%¥#@说了一大堆,态度之恶劣、语气之狠毒,让那个男主人颜面尽失。也许在这对法国夫妇的生活里从来不需要懂得这类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的花园洋房、豪车船艇都证明了他们不需要跟这类人的生活内容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他们选择了用最事不关己的粗鲁方式拒绝了别人礼貌的工作请求,这个男主人要的并不多,只求完成当天的任务,只求给自己家人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貌似永远没有互换角色的可能性,所以谁都觉得没有必要考虑他的感受!
学会“设身处地”的代价
图片来自网络

事件(三)
去年圣诞节期间,顺顺的学校希望家长协助义卖学校提供的一些小物件,所得收入将作为学校的校外活动基金。我领着两个孩子挨家挨户的兜售,耐心讲解是学校的活动,希望他们可以帮助一下。一共10件物品每件2元钱,最终在敲完30扇门后卖出去8件,剩下的两件六六决定从自己的攒钱罐里拿出2块,还有一件是我和孩子爸买了下来。我其实可以自己把这些东西全买下来,但活动的主旨是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把孩子们的心意和新年祝福送给大家,同时得到大家的爱心捐助;活动很有意义,所以我就想着跟孩子们认真地完成。但效果真的让我大跌眼镜。当时回到家里,我的心情不是很好,每个东西只是2元钱而已,但真没想到越是花园洋房、豪车船艇那样的人家越是态度恶劣,有的连门都不开,直接在窗户那里摆摆手让我们走。
几天之后我们家陆陆续续的来人敲门希望得到我们的爱心捐助,有地区消防队的,有慈善协会的,他们的物品是2元的新年日历;对比着当时我领着顺六挨家挨户的心情,我在那个时间段准备了一堆的2元硬币,我告诉孩子们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的,提醒他们我们在卖小物品的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也得到了好多人的帮助,所以圣诞新年期间看到上门卖日历的人我们都要买一份。孩子们被我提醒后都心领神会,也都非常高兴的做接待工作,并且每次在接过日历时都笑眯眯的说“谢谢”,因为卖东西那天被人冷眼相待的感觉孩子们也体会到了,所以他们都不想这么对别人。

所以,今天拿着四大包东西、七七八八地奔走的时候,寻思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想学会“设身处地”一定得是需要代价的,如果不把那个人按到进退维谷的境地让他纠结千百回,就凭下嘴唇碰上嘴唇的BLABLABLA,谁都貌似可以做出更英明的决定,谁都可以对谁的决定说三道四,谁都可以对着造成影响的错误决定咆哮暴怒;说一千道一万,那一刻你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你不知道做这个决定有多么的艰难和无奈;当年的我作为电话另一头的旁观者咆哮地质问爸妈扔掉我的心爱物品,而对比如今的我迂回百遍地想保住孩子们的记忆而又想让家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重要的物品,立场不同,决定就不同了,而后的感想就更不同了。
所以,如今的结论不是简单的“TO扔NOT TO 扔”的问题,而是学会“设身处地”体谅别人的处境,这个别人或者是家人,也或者是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