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顺六过招的两个瞬间

(2014-05-19 05:30:07)
标签:

育儿

分类: 当妈妈的日子
六六顺顺都是极其可爱的孩子,但却不是完美的孩子。他们有让我温馨、窝心的时刻,当然就有让我抓狂和无奈的时刻。
随着顺弟一点点的长大,我越来越发觉养孩子不是一件当捎儿就能做的事,我虽不至于“武装到牙齿”的一触即发,但是必须做到面对他们的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所以说:育儿考智商,用脑需谨慎!

瞬间一:(顺顺篇)当小二想要说的算时。。
和顺六过招的两个瞬间

和顺六过招的两个瞬间

每次放学时都是先接老二然后再接老大,两个学校的正门离得虽不是很远,但左边是一溜低矮树枝,遇到人多的时候也会出现被树枝绊倒、划到等情况;顺弟喜欢从自己的校门跑到姐姐校门口,我曾经一度对这段路没有要求,他愿意跑我就随他撒腿的跑,但是这天看到这么多人,他很容易就被埋没在人群中,低矮树枝加上地上的断树枝。。。确实不是很安全,于是我告诉顺顺:宝贝,今天不跑了,这么多人,你把手给妈妈,我们慢慢走到姐姐学校门口。顺弟非常的不乐意,但是也没有更多的商量,而是习惯性的撒腿就跑。。。我连喊了几遍“停,不许跑”。。。。他好像这个声音不存在一样依旧照直跑。。我穿着高跟鞋紧随其后,好容易追上他。
我把他叫到角落里,对他说:顺顺,妈妈和你说过了,今天是不准跑的,你为什么对妈妈的话一点反应都没有?
小二嬉皮笑脸的不接招;但我想既然我开了这个头我就把话说完,把事做全。
我继续对他说:现在你听好了,这是一次警告,如果妈妈下次说”停“你还不“停”的话,你就会被罚,今天你就没有间食吃。
其实平日里我并不是每天都给间食的, 间食的时间和量的大小取决于晚饭的时间和菜谱;本来这一天我是打算给两个来点甜食和水果的,所以得跟小二申明情况。
顺弟貌似刀枪不入般的没什么回应表情,估计是觉得我不见得真的在有间食这一天不给他。
六六姐出来时她的好朋友JACK也出来了;
顺顺非常喜欢JACK和他的哥哥,估计小二也意识到了总跟女孩子玩的游戏有些没什么力量感,所以只要看到他俩都自动开启”疯狂“按键,马上进入狂欢状态。
顺顺跃跃欲试的开始游戏,JACK哥俩也都非常喜欢顺顺,所以马上配合起来; 看着超多的人流,我觉得今天确实不适合在校门口疯玩,于是我对顺顺说:停下来,今天不要在校门口逗留了,我们赶紧回家。
顺弟几乎是上演了刚才出他校门口的一幕,对我的指令置若罔闻,在人群当中横冲直撞!
哦,我真是火大,但又不想在人前发作,于是我继续忍着高跟鞋的剧痛,追上顺弟,低声对他说:你马上停下来,今天回家你没有间食!
我之前说的多少个”停“和”不“似乎都没什么作用,但在这句话之后顺弟马上溜溜的站在我旁边来了句:为什么没有间食?有间食 !!!!我要间食!!
语气之坚定、气场之强大,让我瞬间误会这个家的家长究竟是谁?!
无论他的气场是否强大,他还是乖乖的领着我的手而不是和JACK哥俩疯跑了;我二话不说的拉着他的手走向停车场,老二明显感到了气场不对劲,在人群当中开始嚎啕大哭。
法国人这点还是很宽容的,家长管孩子没有第二个人来插嘴也没有第二个人来说情,他们的观点是每家的家庭管教方式和标准各有千秋,外人是没有权利评说的;JACK的爸爸看到我黑着脸非常明理的拉走了小哥俩;我虽然不喜欢孩子在人前嚎啕,但是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随他夸张的哭。
车一开顺顺不哭了,开始念咒:我现在表现好了,妈妈你会给我间食吧。完全颠覆了刚才在人前的那种语气!
让我又一次在瞬间怀疑:我难道真的罚了这样的孩子没有间食吃?不会吧。。。
到了家,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间食给了六六,老大开吃的同时老二自觉的拿来了凳子稳稳坐住,甜甜的对我说:”妈妈,我的间食呢?“
说句实话,看着扑闪着大眼睛的顺顺我的真实想法是:要不就算了。。。。
但是,又一想,孩子之所以对我今天说出的话可以置若罔闻肯定我是有很大责任的,我总是心软推翻我自己的言论顺弟的心里当然就没有标准了,再说我今天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孩子对妈妈的指令是没有反应的,那么对于突发状况下的指令也没有反应,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不光对教育不利,对于安全更是有隐患的。
所以我觉得得坚持原则,也就是法国佬通常的行为,也就是连爸爸通常的行为,当然了,还要配上非常严厉的说辞!
我看着顺弟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顺顺,今天你没有间食,即使你现在比刚才的表现要好些也没有间食,因为你刚才不听妈妈的话,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做,而且妈妈已经告诉过你一次了,第二次你还是不听,所以妈妈要惩罚你,而且你一定要注意,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就会没有间食!“
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顺顺的大眼睛里慢慢的浸满泪水;注意,是慢慢的,是那种眼睛一点点变红、泪水一点点变多、嘴角一点点下沉的那种哭泣,是那种任何妈妈看了都会不忍心的那种。
顺弟哽咽的说:”妈妈,我很饿,我不吃间食好饿的。“我继续坚持说:”我可以给你杯牛奶,但是间食你今天肯定没有!“
我没发火,没大喊,就是坚定的告诉他:没有!!
之后顺弟没再坚持唠叨,喝了一小口牛奶之后坐到沙发上开始啜泣,然后变成大哭,还伴着台词:我要爸爸,我要我的爸爸。。。
我还是没给,也没安慰他。

晚上临睡前,我又一次跟顺顺讲起了放学时的事情,并且问他为什么没有给他间食。
顺弟思维敏捷的说:我得听妈妈的话,不能跑了,也不能跟JACK玩了,不然就没有间食了。
我赶紧给他纠正:你跟JACK玩没有错,但不是在校门口玩,而且妈妈说不玩了就是不能玩了。
他听了我说的后一字不差的重复了好几遍,并且决心第二天好好的听妈妈的话。

从那次到现在,每天接完顺弟他都会问我可不可以跑,我说可以他就撒欢的跑,我说人多不能跑他就拉着我的手小步的倒,一边倒一边说:我得听妈妈的,不然就没有间食的!!在人群中踩着高跟鞋追孩子的桥段再没有发生。

后记:3岁孩子对周遭事物所有感知几乎都是通过妈妈这个媒介直接、间接给予的。
如果我给他的是无限的选择,那么他就认定世间属于他的选择是无限的;如果我给他的是无数的机会,那么他就认定属于他的机会是无数的;如果在他做错事而不给他任何的惩罚作为代价,那么他就认定他在任何境地都不用负责;如果我给他了清规戒律又自行打破,那么他就认定周遭的世界就是可以说了不算算了不讲的。
所以当顺弟对着我的“不”和“停”依然我行我素时,如果因为他葡萄似的大眼睛里灌满的泪水我就动了恻隐之心而妥协了那个小小的间食的话,那我就只剩下了一个可能,就是在不远的未来,他对我的一切努力都熟视无睹,对我的所有劝告都置若罔闻,而我的育儿之路也就永远充满了无休止的商量、扯皮、威胁、妥协、耍赖、气愤和疲惫。爱,估计就无从谈起了。
估计我自己不是一个民主的妈妈,说句示弱的话,我自己在民主和规矩之间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支点,而是老套的相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会在顺弟挑战家长权威时像“法西斯”那样给他一句:是我来决定,不是你来决定!!

瞬间二:
(六六篇)关于等待的美好传说

和顺六过招的两个瞬间

 
《冰雪奇缘》是在我们回国坐汉莎的航班时看到的电影,并且六六在圣诞节时收到了一本同名故事书。
作为一个7岁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对于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没有多少免疫力的7岁女孩子,六六姐完全掉入了FROZEN的陷阱里,一度走着、坐着、躺着都是LA REINE DES NEIGES......(法语译名)
情到浓时六六问我:”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买这个歌的CD还有电影?我们班的同学好几个都有的。“
试问有几个妈妈对这句话有抵抗力,谁想自己的女儿没有同龄人拥有的东西?
刚要答应的前一瞬间突然想到了六六有的好多东西:貌似期望已久的芭比娃娃,有了之后玩了几天也就束之高阁;貌似期待很久的发卡,有了之后不但不带了,还非常不爱护;貌似非常喜欢的画本,买了之后也不过如此。。。。
面对这个新要求,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难道只要孩子要我就给买吗?
我对六六讲:你们小朋友有那个电影那很好呀,我们没有那也没办法;不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们马上就得买,对吧?
六六继续给我洗脑:”妈妈,这个电影多好看呀,那个公主多漂亮呀,买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想看几遍就看几遍,,,对吧?“
我继续拒绝被洗:”你一周只有周六可以看一会电视,你觉得你能看几遍呢?要不你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不用买也可以看得到?“

两周前去图书馆时六六一个箭步冲到了DVD区,非常急切的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冰雪奇缘》,当得知DVD得等到7月份时老大的表情瞬间垮掉了;工作人员不忍心看到这么失望的表情,于是告诉六六:但是我们有这个电影的CD唱碟。
六六垮掉的表情瞬间又被提起:“真的吗?太好了,我那么喜欢《Liberee,delivree》(主题曲,英文题目《LET IT GO》,中文译成《随他去》,我也超级喜欢。。。。)说着还唱起来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感兴趣的加入六六,还说:”我也超级喜欢!但是你知道嘛,这个CD被借走了,所以得等;你如果不介意,我可以把你的名字放到预约名单上,CD一到我就给你电话,好吧?估计应该等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六六看着我。。。。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还是看到了希望。”您会给我妈妈电话对吧。那谢谢您了。“
我以为老大那么粗心的一个人会转头就把这件事忘了,哪曾想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天天都会问我:妈妈,图书馆来电话了吗?
终于在上个周三唱片到了,我们如约去取,六六满脸幸福的拿到了CD。回到家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和这个CD相伴的,因为她知道再有两周就要还回去的。。。
和顺六过招的两个瞬间


后记:传统法国人的教育理念里是非常强调”等待“这个品质的,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品质的宝贵性。
如果我真的随六六所愿,她提出要求就立刻满足她的话,那估计她心里的那份因CD而产生的喜悦和感恩情怀根本就不会有,或者说有,也只是持续个把小时,最终都会像芭比娃娃、画本、头饰等等一样被遗忘。
记得刚有六六那会,我是一个出去买个菜都要拎回个玩具给女儿的妈妈,因为我太怕给女儿的不够多、不够好、不够新、不够满、不够抢人前、生怕落人后。。。。所以想尽一切可能的给女儿最好的。
但是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年代的孩子所拥有的远远超过本身需要的,什么都是铺天盖地、立竿见影的,而面对繁杂多样的选择,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幸运,反而是无从下手,甚至因为左顾右盼而有些慌乱。
女儿要一个CD的要求不算是过分,但是学会等待和珍惜却是我认为的重要课程;如果我这个做妈妈拿捏不住节奏,估计企图传达给女儿的品质就是奢望了。
所以有好久了,六六跟我说她的同学有什么而她没有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她:看看我们有什么而他们没有的吧。
所以一段时间之后,六六就不会再跟我说她朋友的新鲜事物,就好像她自己内化后的语录:妈妈,总有东西是我们没有的,对吧?我们得把自己的东西照顾好,对吧?

周末的时候和六六一起听了无数遍这个CD,真的很美;我想我肯定是会给她买的,帮她那个藏在心里的公主梦做点贡献,但不是现在。
我的女儿在学习一项那么珍贵的品质,我应该给她这个机会,也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分享她的期待和美好愿望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