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
让学生热爱学习
回归学习本真
晋华小学“三步导学推进课”典案设计
教师姓名 |
韩卫华 |
科目 |
数学 |
讲课类型 |
新授 |
时间 |
11.2 |
课题名称 |
乘加 |
||||||
核心设计 |
|||||||
教师的 教学 目标
|
1、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 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
||||||
学生的 学习 任务 |
1、 2、探究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
||||||
检 测 工 具
|
1、
2、 |
||||||
过程设计 |
|||||||
激 情 导 课
|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左右两边的数叫什么?乘法算式中的得数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出示课题)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生答)乘加是什么意思?(生答)乘减呢?(生答)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能大胆地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生答)
3、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么大家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才的猜测吗?(生答)老师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哟! |
||||||
民
主
导
学
民
主
导
学
|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1、 (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2、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强调: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3、 过渡: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课件演示: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三)展示交流 汇报展示: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再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都是3,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任务二:
1、 (1)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或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2)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2、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2)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3)讨论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
||||||
检测 导结
|
1、
2、 3、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
||||||
教具与 课件 |
多媒体课件 |
||||||
板书 设计
|
乘加乘减
3+3+3+2
3+3+3+3-1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
||||||
练习与 作业
|
练习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