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深圳“头脑风暴”之二
(2011-10-09 16:57:26)
标签:
宁波学习深圳“头脑风暴”杂谈 |
分类: 财经观察 |
宁波为何把标杆瞄准深圳?
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陈旭钦
为何把标杆瞄准深圳?
“而深圳发展的转型路径和创新模式,对宁波有较强的可借鉴性。”阎勤说,“因此,市委将深圳确立为宁波学习的标杆城市,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博采众长、兼顾多方。”选择有利于与自身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标杆城市,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以及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区位特征、传统文化等内在的基本特点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无疑是引导城市快速、健康及长远发展的根本之道。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研究二处处长沈小贤等专业人士称,“深圳、宁波两市在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近年来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从总体上看,宁波与深圳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
他们认为,深圳城市定位高,以世界眼光和国家战略来谋划发展,提出要向新加坡、香港、首尔等世界先进城市“叫板”、看齐,建设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层次高,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基本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国际化水平高,建成国际化的海港和空港,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推进自主创新最重要最本质的一条经验,是把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起来为己所用,并大力鼓励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产品配套起步,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找标杆的目的是要找差距,只有找准与标杆的差距,才能振奋精神明方向。宁波市各部门对照深圳找出差距,逐一罗列,提出解决办法,在定标杆、学标杆的同时,为追赶标杆寻找合适的路径,真正做到“五找八问”。
阎勤等表示,深圳推进自主创新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当前宁波市在推进“六个加快”和科学发展中,宜把握好“四个结合”:
“内源”与“外源”结合。民营经济是宁波发展最大、最有活力的内源力量,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推进“六个加快”。还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总部机构、优质国际资本和高端创新资源等,善于用外源力量推动“六个加快”。
“扬长”与“补短”结合。国际港口、海洋资源及中小企业等都是宁波的特色和长处,要把这些特色长处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要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补强。
“集聚”与“辐射”结合。提升城市能级,不断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打好发展市场和提升服务“两张牌”。重点做好港口与市场结合这篇文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配置中心。
“实力”与“实惠”结合。一方面,不断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深圳经验值得宁波学。”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掷地有声,“深圳面临的很多问题,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宁波已经面临和将要面临的问题,深圳走过的路,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宁波正在走和将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