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宁波“新红帮”之五:博洋吴惠君

标签:
宁波“新红帮”博洋吴惠君服装产业时尚 |
分类: 名家专访 |
拿产品与消费者对话
陈旭钦
——先找市场,后建工厂
——经济越发展,品牌越大众
——让品牌真正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民牌”
速写
从80万元起家,短短14年间从一家“小弟弟”迅速成为中国服装界的“大腕”之一——宁波博洋服饰公司。目前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盈利能力超8000万元,且连续5年以100%的速度在增长着。
特别是旗下的“唐狮”休闲服,单个品牌年销量就达2200万件,创下了宁波乃至中国服装界的历史新高,并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如今“唐狮”已全线进军韩国、澳洲等服饰市场……
那么,这奇迹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用博洋服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惠君的话说,服装产业其实就是时尚设计产业,先找市场,后建(找)工厂。
这位北京服装学院科班出身的年轻设计师,说话、为人处世都非常低调。记者要想从他的嘴里“挖”出激昂点的言论,很难。
尽管带有点“学院派”的斯文气,但他所做的事,却又高调、甚至“野心勃勃”,令同行不时感到一阵震撼力。开发的“33layer”品牌女装,曾在2007春夏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上,代表中国女装发布。色彩亮丽明快、略显性感妖艳的“德.玛纳”女装,也荣膺首届宁波优势女装品牌……
吴惠君的夙愿很现实简单,也任重道远。“做成中国休闲服中的最大品牌,有一、二个女装品牌在行业中冒尖。”
对话
“打造大众化、时尚化的品牌”
——关于市场定位
问:人们对“博洋”品牌的认知,一般先从家纺开始的。但这几年博洋的服饰板块发展速度极快,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也毫不夸张,你觉得这外因和内因是什么?
吴惠君:博洋服饰最大的成功,在于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打造大众化、时尚化的品牌。因为定位的正确有否?事关企业生存发展战略,而且要经得起市场检阅。这我们来说,都是个磨练意志的过程。
我一开始涉及这个产业很偶然。当时宁波服装产业的环境还比较单一,以做西服和衬衫两类服装为主,虽在国内已具“领头羊”行业地位,但弱在休闲服装上。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博洋决定让“唐狮”品牌开拓新的休闲服市场疆域。
“先找市场,后找(建)工厂”
——关于品牌推广
问:“剑走偏峰”开拓休闲服新疆域,当初品牌是如何推广的?
吴惠君:我是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所以当初推出“唐狮”这个品牌时,就考虑从设计的角度做,先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市场,后找(建)工厂。现在“唐狮”品牌的定位很清晰,大众化、时尚化,正因为这点使其拥有大量的市场空间,也使服装品牌真正成为走向年轻人心目中的“民牌”。
经济越发展,品牌越大众。14年来,“唐狮”一直在向着最大众化的简约、时尚品牌进击。未来市场越来越细分,把休闲与运动结合起来,渗入运动元素的休闲服定会更畅销。
“企业和设计师能互相融合”
——关于经营观
问:那么,你对目前博洋服饰快速发展动因分析,能否透露点“秘笈”心得?
吴惠君:要说成功“秘笈”,也谈不上。
我们比较注重设计环节的提升,公司负责提供资源,由设计师来整合。设计师能充分参与到各个领域,从开发到销售都融合了设计。其实,最好的设计师和最强的企业不一定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关键是两者能互相融合。这个整体驾驭着品牌的走向与发展。而且我们能很大程度地容忍失败。可以说,“唐狮”等品牌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又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拿出5%销售收入做设计研发”
——关于创新观
问: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型”产业、“创新型”城市,服装产业的创新少不了设计环节,你们如何提升研发能力?
吴惠君:我们从1995年开始做“唐狮”,如今博洋旗下拥有六、七十个设计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来支撑。目前年开发时装款式达到1000多款,每年拿出5%销售收入做设计研发、时尚投入,就有五、六千万元之多,以后还会更多。
这笔巨大投入,可以保证博洋旗下“唐狮”、“F4”、“33layer”、“德.玛纳”、“华尔思丹”、“涉趣”等品牌更好地引导时尚、满足消费需求,使他们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最终形成最好的良性循环。
问:你对生产和销售网络的铺就有何心得?
吴惠君:以往一个销售十亿、二十亿元的服装企业,往往需要有上十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上万名员工,这往往使一些服装企业背上巨大包袱。我们主动放弃了生产投入这块投资,重点在设计和销售上做文章,如今把生产纳入社会化招标上去,像“唐狮”90%是外包生产。
同时,采取特许加盟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着社会经营力量的作用,也让加盟商获得最佳效益。如今已在国内主要大城市设立了逾1000家以上专卖店(点)。将来博洋要建高、中、低三个档次兼顾的庞大销售网络。
在选择下一季服装的款式以及颜色方面,我们统一把几百种款式发布到网上,先经过所有一线店铺店长投票筛选,再一轮轮选下来,最终由终端客户来选择全新销售模式。
“比起学历,我们更注重能力”
——关于人才观
问:听说博洋服饰公司50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不足23岁,连整个管理层平均年龄也不足25岁,每天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你们的人才观怎样?
吴惠君:用人方面,我们“不拘一格”。新进人员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管理人员,都要先去一线锻炼一年,只有通过这样的"亲密接触",他们才能知道客户群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懂得所有都要围绕着终端客户的原因。
比起学历我们更注重能力。“德.玛纳”女装经理,最初是一家专卖店的业务员,由于几年下来业绩突出,被提升为市场部经理,之后一步步升到这个位置,现在“德.玛纳”的销售额增长非常迅速。又如“唐狮”总经理,原先在管仓库。正由于这段经历,使他们对市场、对客户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后来的一些决策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成中国休闲服中最大的品牌”
——关于目标理想
吴惠君:我们的目标就要把它推向国际化,但是跟“香奈尔”、“范思哲”、“阿玛尼”、“迪奥”这些奢侈品牌比,我觉得至少在近期内是很难达到它的目标。但我们要踏踏实实,首先创建中国名牌,然后让国际市场去接受。
将来的话,“33layer”品牌有可能出名,也有可能是博洋旗下比其它更时尚的原创品牌。它可能会走向国际,品味和档次更高。
我觉得博洋服饰团队正在朝这个目标和理想努力,希望把“唐狮”做成中国休闲服中最大的品牌,有一、二个女装品牌能够冒尖,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且拥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作者特别声明:部分内容已发表在《中国服装产业蓝本寓言——宁波服装观察》书中。因采访成稿于 2008年10月之前,文中的数据和案例,与如今现状可能有出入,请别引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