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明孝陵
词林正韵 心清迹然
(一)
金陵神道春来早,二月梅花小。
六朝石板两行松,翁仲威严千古帝王风。
治隆唐宋碑驮在,御驾华章盖。
重檐黄瓦径幽园,六百春秋丹陛叹颓残。
(二)
紫霞金水桥头渺,文武方门到。
残垣享殿诉离殇,记得那年兵火马蹄惶。
明楼慈孝梳妆座,对镜蛾眉锁。
布衣天子已成灰,宝顶一抔深处可知谁。
20230517

明孝陵神道位于明孝陵景区内,主要路段是“石象路”与“翁仲路”,被称为南京最美路。

神道称为石象路,全长615米。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神道两旁依次相对排列了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等六种石刻神兽像。每种两对,两跪两立。

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最重要承载。

麒麟是祥瑞之物,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小朋友手举“爱护公物,请勿攀爬”的牌子。

这几位想坐上去,但看到爱护文物的牌子,还是忍住了。
明孝陵石像生神道的石兽,全部采用整块巨石用圆雕雕刻而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它们标志皇帝陵墓不可侵犯,起着保卫、辟邪和礼仪等诸多作用。

石象都是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不仅流畅润滑,气魄宏大,也体现出明初圆雕技术的高湛技术。

石象神态憨憨萌萌的

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
唐宋以来多以望柱作为神道的起点,但明孝陵神道望柱却成为两段神道中间的节点,一边是东西向的石像路,一边是南北向的翁仲路。

石象路的尽头是一对高达6.25米的白石望柱,六棱形,顶端作圆柱形冠,柱身浮雕云气纹,柱头浮雕云龙纹。
明孝陵的望柱与众不同,两根六棱柱形的石望柱,在神道中间。它们隔开了石像生和石翁仲。六棱形柱身雕刻着云龙纹。石望柱之后是石翁仲。石翁仲由文臣武将组成。武将佩剑,文臣执笏。文武各两对八尊石翁仲东西相相对而立,至今保持恭谨的姿态。

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明孝陵很奇特,神道分成两段。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望柱之后,是排列了两对武将、两对文臣的翁仲路。

第二段神道为八位文武翁仲。石翁仲也是以外威内仁的排布方式,外面是武将,里边是文官。既显得威严大气、又彰显大国儒风,张弛有度、兼容并蓄。第二段神道为八位文武翁仲。石翁仲也是以外威内仁的排布方式,外面是武将,里边是文官。既显得威严大气、又彰显大国儒风,张弛有度、兼容并蓄。

一对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

文臣身穿宽袖大袍,手执笏板,足蹬云头靴。

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石雕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不仅流畅润滑,气魄宏大,也体现出明初圆雕技术的高湛技术。

神道上手握兵器的武将。身披甲胄、手持金盾,服饰雕琢的相当精细。

第二对文臣后面就是“棂星门”。棂星指灵星,为天门之象。门仅存石柱础6个。一百多年前就已毁于战火。现在的棂星门为2007年3月按原门基、残柱、柱头修复的。
南京的市树——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
梅花山,暗香浮动,万朵梅花绽放。
这片空地可以直接穿行,通往梅花山孙权墓,立的垃圾箱和那牌子有刹风景。
心清迹然
202305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