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哭墙,被称作“西墙”或“叹息之壁”。这一段残墙是当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曾两度修建、两度被毁。它由大石块组成,长约50米,高约18米。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在这面石墙前祷告哭诉而得名。
我们来到了哭墙前,通道将参观者分开,
男左女右。我们问导游,为什么要戴小圆帽?导游说:他们的宗教认为,上帝就在上方,把头顶对着上帝是不敬,所以要戴上小帽子。男士要求头顶带上小帽子,女士没有要求。
犹太人说这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许多老百姓来此祈祷哭诉,都说很灵验,就如同我们到庙里烧香拜佛一样。这里来过很多大人物。据说普京在访问以色列当天子夜,不顾安全人员的反对,参观了耶路撒冷的哭墙。在此收到了一份礼物耶路撒冷的相册。
中东的核心问题是巴以问题,耶路撒冷是其中的关键。前段特朗普向全世界宣布:把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随即巴以爆发冲突,并且仍在发酵升级。
我看到哭墙下站立着许多祈祷者,手摸着墙壁哭诉感叹。被世人称为“世界难题”如何解决?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苦难、战争、硝烟。同根同祖的两大民族冲突何时才平静......想起一句古老的谚语: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哭墙下站立着许多祈祷者
七烛台
七烛台显然比大卫王墓的九烛台等级低了。
伊斯兰教的银顶的阿克萨清真寺
拍摄哭墙的最佳位置在这里。
导游带着我们爬上楼侧面的楼梯。
站在广场上拍摄位置低了一些,金鼎就看到一半了。

虔诚的祈祷者
怀抱两个孩子的父亲满脸灿烂的微笑
拉比是希伯来语,为老师之意。拉比是犹太人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是一群神职人员。大拉比是宗教领袖。
导游说,他们以宗教为职业,接受正规的犹太教教育,学习犹太教经典,负责执行教规、法律、主持宗教仪式的人。有家庭和孩子。经济来源是政府补贴。以色列全民皆兵,18岁必须服兵役,只有拉比是特例。
哭墙砖缝中塞满了各种纸条。等人少了,我也写了张纸条塞入墙缝。
的确,真的很灵!导游说:过一段就清理一次。常有支票在其中。

犹太成人礼
一个以色列犹太男孩有两个重要的年龄!到了13岁,要接受犹太成人礼,也就是意味着他必须遵守犹太教的戒律,成为犹太教的一员。
到了18岁,在全民皆兵的国家,要服兵役。即便退伍,每年都要定期回部队训练个把月。女人一样!街上常常看到年轻的女军人,实枪荷弹在执勤。
一个男孩父母,为他办一个成人礼。成人礼仪式结束,一家人留影纪念。
感谢旅友发来的照片。
广场的旗杆下,是哭墙最好的全景的摄影处。
阿克萨清真寺
广场的旗杆下,是哭墙最好的全景的摄影处。

走出广场,遇到两位鼓乐手。
耶路撒冷旧城的古城墙。
古城墙下,沟壑依旧,长满了野草。

导游说,以色列是沙漠干旱国度,老百姓珍惜每一棵有生命的花草。即使它长在野外不会采摘。

心清迹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