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情绪

标签:
文化 |
一是交流与沟通,写作有助于表达个人的情感、见解和情怀,以及与他人分享观点、思想和理念。
二是表达与抒情,写作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对景色或其他时间的感慨,或者记录个人的思想轨迹或生活感悟。
三是平静和满足,通过写作,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减少外界干扰带来的某些疑虑、困惑或担忧。
四是参与社会互动,写作也是一种社交手段,允许个体与其他同样热衷于写作的人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切磋,从而,增加生活的乐趣。
五是认知与发展,写作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认识生活的真谛。
六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是一个涉及“采集——构思——表述”等多个环节和阶段的复杂过程,它体现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种爱好和追求,同时,也是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可以写作,不必视写作为畏途险境,惮之如猛虎。有的人一提笔,就会搔首抓耳,忐忑不安,不知如何落笔是好。那种苦恼的样子,叫人忍俊不禁,好笑不已。
在创意写作语境之下,写作是交流、沟通、创作文学的过程。
在古代汉语里,“写”的本意是临摹绘画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抄写、书写以及描写刻画等。“作”的用意极广,它既有动作、劳作、发生、发出的意思,也有创作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写作就是写文章,它是一种借助于书面文字抒情言志,记事说理,进行信息传递的行为过程。
写作是人类表现和创作现实世界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之为文学。写作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记录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情感。写作也是对生活的表达。
写作有三个要求:一是准备。二是做到“三多”:多读、多看、多练。即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三是完成作业。每节课或多或少是有作业的,希望都能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
写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写作成为储存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为一种个体素养,写作是显现和展示人们德才学识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鲜明的目的性。所有的文章都有写作目的,或交流某些思想,或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个主张,或赞扬某种精神,或批判某些倾向。写作的这个特点,要求人们在动笔之前,必须明确写作意图、或中心思想,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宣传一些什么主张,表现一种什么感情。
第二, 高度的综合性。任何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思想素质、文化底蕴、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写作的这个特点,要求文章作者不仅要学习写作的知识,而且更要加强精神的修养,开拓生活的视野,尽可能地掌握丰富的知识。
第三, 强烈的实践性。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作者耐心地咀嚼、消化、体味、揣摩,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实际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写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写作时要突出“观察——想象——表达”这三个重要步骤。“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取得写作素材的重要一步。“想象”是在通过观察已经获取了某些材料,形成了某些思想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形象的思维过程,也是写作的构思过程,表达是表现观察、想象成果的手段和方式,表达的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等。
写作是人们交流情感、传播知识的基本方式之一。人们表达思想最常见的方式,一是口头表达,二是书面表达,当然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例如眼色传神、肢体动作等),但最有效、最传神、最重要、且最久远的还是写作这一方式。
写作更是人们表达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美的感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纷繁复杂的,就人来说,有物质的、精神两方面的需求。物质需求有衣、食、住、行。精神需求有信念、理想、友谊、恋爱、婚姻、家庭、礼仪、荣辱等等。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思考,可以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印之于册,传之于众,示之于后。
实际生活中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语言艺术的写作,同样可以“再现”或“表现”美。
写作是人生轨迹的记录,也可以抒发情感、寄托憧憬,表达喜恶。写作还可以帮助作者镌刻足迹,记录人生。
写作的这些功能,特别有利于帮助人们消除心中的郁闷、忧愁、烦恼、怨忿等情绪。笔者就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一旦,心情有所不适宜,只要敲打电脑键盘,写篇千字文,心境立马就会由阴转晴,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写作的这种功能,也是我的独特感受和自我发见,不知是否还有人有着这样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