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

标签:
文化 |
红歌,并非专门的音乐术语,迄今,也无严格的定义。但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即与共产党、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歌曲。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红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有观点称,红歌这一说法是近十几年来才提出的,之前一直叫“红色革命歌曲”、“主旋律歌曲”。2008年7月,重庆市首次启动唱红歌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在重要的纪念日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加以开展。唱红歌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唱红歌遂成为重庆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重要纪念日的必要活动和政治任务。这被认为是红歌的概念迅速普及的起点。后来,江西等地的红歌会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影响。后来,重庆市委提出不但要唱红歌,还要创红歌。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红歌的提法就这么定下来了。
2011年4月下旬,重庆市委宣传部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积极响应《唱响中国》节目的号召,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要求人人学唱十六首红色歌曲。
红歌泛指歌颂社会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曲。由于红色象征着社会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红歌自然代表着社会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
红歌的创作源泉是民歌,这就决定了它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采茶调”山歌、到延安时期的“信天游”民歌,再到民族独立、区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充满豪情壮志歌曲,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这就使得红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红歌曲调优美,语言精炼。每一首流传的红歌,几乎都经过了千人传,万人唱、亿人应的过程,并在人民群众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从这个角度说,红歌既是音乐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无论是红歌的词与曲,都显等简洁、单纯、明畅、优美。
红歌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质朴。质朴是民歌的基本特征,来自于民歌的红歌不仅继承了这一特性,而且将其发扬光大,传唱遐迩。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娱乐和斗争之中,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讴歌了祖国,讴歌了人民,讴歌了中国共产党,讴歌了人民军队,以直截了当的叙事抒情的方式,发挥了感人的力量,闪烁着艺术的光芒。
红歌还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内容固然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如战争年代的红歌,也有建设时期的红歌,还有改革开放时期的红歌。
红歌的这些艺术特色,使它区别于其他音乐艺术,也是它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基础。
红歌的传唱,仿佛把人们带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或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让人在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豪迈的英勇气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人们欣赏和歌唱红歌,不仅能获得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身心,而且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感化和教育。可以说,红歌既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形式。
红歌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成为这部分人认同的价值观。这与中华民族、与伟大的时代精神是不相容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红歌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的精神。因此,传唱红歌,能够促进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
红歌有利于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红歌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传唱这些红歌对于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前赴后继的精神,必定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红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的艺术形式。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必须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素养和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2023年12月29日19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