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水”析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溯洄,实为一词,意思是,逆流而上,逆着江河的流势往上游走。溯,逆流而上;寻究、追究;追忆;回想。
上篇小文写了“洄水”,看来,本篇应该写“溯水”了。不然,就有点不太合常理了,用了洄,丢了溯,颇有些违逆规矩而行了。
溯,其本意为端直地逆流而上。清代学者阮元主编《经籍纂诂》:“逆流行水,曰洬洬洄也,亦行也。”《康熙字典》:“《集韵》苏故切,音素,逆流而上也。与洬同。又色角切,音朔。《玉篇》水也。”
溯和朔的区别。溯和朔,都是与时间、水流相关的汉字,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其一,溯,读音:su,去声。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势而上,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或回想,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还出自《水经注.江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朔,读音:shuo,去声。意思是,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最初古人是以新月为朔,并为一月之始。出自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范晔编撰《后汉书.律历志下》。农历中的用法:朔日:农历初一。朔月:农历初一的月亮,即新月。
朔字在成语也有应用,如“扑朔迷离”。这一成语,比喻事物的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首诗中的扑朔二字,意思是,模糊不清。扑朔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还可以与迷离组合为成语扑朔迷离使用。
有人还组成了短语“醉梦一生,扑朔一世”,说的是人酒醉了一辈子,梦做了一辈子,糊里糊涂过了这一生,如醉如梦过了这一生。这里面全都含有了浑浑噩噩、恍恍惚惚、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意思,没有什么清醒洞明的时刻。这种人生遭遇,究竟还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写到此处,不禁想起了当年学唱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潇洒走一回》,其歌词如下:“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潮又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聚散总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这种直抒忧愁,表达醉梦的歌词,迥异于当时国内意识形态通行的遣词用字,晴天霹雳地如雷轰顶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让习惯于慷慨激昂、壮志凌云、豪言壮语、意气奋发的我,听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如何言说和理解是好。后来,逐渐地接受了这种演唱的方法,并被淹没于港澳台流行歌曲的汪洋大海里了,遂跟着卡拉OK,也像模像样地学唱了起来。
溯,可以组词为,回溯、上溯、沿溯、追溯、倒溯、漫溯、溯源、溯游、溯回、溯流等。其中,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第三节:“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发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碑文中用了上溯二字,从而,表达出对鸦片战争以来,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英雄的纪念和崇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