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水”析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从字面上理解,奔水就是奔流的水。奔水表现了江河里的水泻泄之美,展现了水的流动不息之形态,曲折迂回,潺湲流淌;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水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呈现,有时它是湍急的川流,有时它是温柔的溪涧,有时它是桀骜的野马,有时它是浩荡的江河。
奔水的诗词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笔下的奔流和飞流,全都是奔水之异称,其根本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清代诗人厉志《寄怀》:“作计桃源向四明,奔山奔水接檐楹。乡邻比视庞公隐,寇盗应知王粲名。涛白掀天迷大浃,海青傍午下空城。我家更在三交外,战地閒花又落英。”在这首诗里,诗人不仅用了奔水,奔水的前面还用了奔山。水是流动的,可以奔泻,而山则是稳定的,却也能够奔动,岂不是咄咄怪事?其实,并不怪异,这是诗人的奇思妙想,他将山与水相比拟了,山毅然能够奔动了。
閒,一音为xian,阳平声。义一为,闲暇。义二为,空阔广大。义三为,安静。义四为,止息。义六为,无关紧要。义七为,徒然;凭空。义八为,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閒,通娴,熟习、文静、娴雅。
二音为jian,去声。义一为,空隙;缝隙。义二为,指空子,可乘的机会。义三为,嫌隙,隔阂。义四为,阻隔、间隔。义五为,差别;距离;离间。义六为,间谍。义七为,侍候;侦候;侦伺。义八为,私下。义九为,非难;毁谤。义十为,参与。义十一为,引申为介绍。义十二为,干犯。义十三为,更迭,交替。义十四为,引申为代替。义十五为,痊愈。义十六为,间或。义十七为,拔去或锄去多余的。
北南宋之交著名学者邓名世编撰《古今姓氏辩证》卷七载:相传神农娶奔水氏女为妃。奔水,亦作承桑氏,又作桑水氏。
奔水,还是百家姓中的复姓。经反复查找,终究未见“奔水”这一姓氏的名人佚事。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岑东路101-156号,有一家名为“奔水冬粉鸭”的小吃店。是厦门集美地标性的小吃店。其排名厦门粉丝汤第一名。冬粉鸭爽滑脆嫩,鸭肉没有一丁点的腥味,汤头浓浓的,味道非常鲜美,喝的出来没有胡乱添加多余的作料,很传统很朴实。老板为了便利学生吃到他家的美味,遂将店面搬迁到学校的附近,并将其命名为“奔水便利”。这就使得奔水冬粉鸭与食客的主力军学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由此,“奔水冬粉鸭”一炮打响,闻名于远近。冬粉鸭是继灌口姜母鸭之后厦门的又一大情怀。冬粉鸭成为厦门市的传统特色小吃,它用粉丝作为爽口的主食,搭配上鸭胗、鸭血、鸭肠等主料。最后加上香菜、辣油做成。冬粉鸭作为一道厦门的美味,与厦门一起发展至今,早已经作为厦门的一大城市味道而存在,蜚声国内外。奔水冬粉鸭名声之响亮,可在民间的传闻中得到证实。在厦门一度有着这样的说法:“怎么证明你在厦门读过书?生活居住过?那就要看你吃没吃过奔水冬粉鸭。”厦门几乎每一家学校附近都会有奔水冬粉鸭店,店家似乎完全征服了这些读书郎学生时代的味蕾。而奔水冬粉鸭则是囊括了几乎大半个厦门及集美的冬粉鸭店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