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析

标签:
文化 |
汉语成语“跋山涉水”,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的艰难困苦。这个成语生动地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需要翻过崎岖的山岭,趟过湍急的河流,经历种种的磨难和挑战。
因此,跋山涉水,不仅可以用来形容旅途的艰辛,还可以用来激励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例如,唐僧师徒四个为了取得真经,经历了跋山涉水的艰辛旅程,终于赶到了天竺,取回了真经。又如,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跋山涉水,终于到达了陕北延安的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纵横捭阖,大展宏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二十世纪中叶,我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慰问团工作期间,经常栉风沐雨,跋山涉水,也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座山峰,也不知道涉过了多少条河流。当然,不可能蹚涉过于宽阔的大江大河,多数还是小溪小涧小河,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卷起裤管,小心翼翼地蹚水过溪,涉水过涧,踩水过河,尽管有时会沾湿裤脚,会弄得浑身泥水,也在所不惜了。
跋山涉水,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孔子《论语.中庸》:“唯天下志诚为能化,跋山涉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南宋官员、学者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跋山涉水,是一种身心的双重挑战。攀登高山,需要人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体魄,还需要具备过硬的野外生存和攀登涉水的技巧,才能在陡峭的山峰上攀爬,同时,人们还要克服高空的恐惧感。而涉水则需要人们具备游泳的技巧和耐力,面对湍急的江河,人们需要学会识别水道,驾驭水情,需要身心的协调和平衡,这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和意志的活动。跋山涉水,不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和挑战,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净化。在攀登高山,涉越江河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疲惫与重压,但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不少作者也常常使用“跋山涉水”,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句,有如著名作家魏巍《路标》:“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再如著名散文家杨朔《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朝鲜。”杨朔《熔炉》:“黄金宝夹在进军的行列;跋山涉水,越练越强。”
跋山涉水的名句还有: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只为追寻心中的那片未知。跋山涉水,历经沧桑,终于学会了抗争和坚强。跋山涉水,独自穿越荒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力量。跋山涉水,漫漫长路,勇者无畏,一往无前。勇攀高峰,奔向远方,跋山涉水,追梦不止。跨越山岭,趟过河流,跋山涉水,探寻人生。跋山涉水去远行,只为实现中国梦。
除了上述的意思之外,在汽车保险领域里,涉水的意思还指车辆如果经常行驶在积水的低洼路面上,在水中穿行,那就需要参加涉水的保险,否则,一旦车辆因涉水而损坏了,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