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潭水”析

(2023-11-17 05:30:0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决定写作潭水,立刻想起来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七言绝句《赠汪伦》,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李白受汪伦之邀,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写给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辞行时,汪伦与乡亲们在青弋江东岸渡口踏歌送行的情景,自然朴素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真挚、赤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桃花潭水深千尺”赞美桃花潭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将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充满热情地表现了李白对汪伦的盛情款待的感激之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然,仅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歌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池州秋浦往泾县漫游。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清代诗论家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赠汪伦》绝句一首。”

“潭水”析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唐代越国公、大臣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定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高度赞赏,“桃花潭水”已经成为后人抒写离情别意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者寻访的遗迹,如青弋江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怀仙阁等。

我曾经多次到过泾县桃花潭,游览过上游三公里修建的太平湖(原名陈村水库)大坝,登临过桃花潭上的怀仙阁,俯瞰过碧波潺潺的青弋江。夜间,住宿过桃花潭镇(原名陈村镇)。日间,闲步过翟村、万村两个乡村。还参观了明代万历时期建造的中华第一宗祠——翟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五楹三进,建筑面积(包括偏房)达六千七百平方米,规模宏大,精雕细琢,仿皇家祠堂兴建,是翟氏家族的传世之宝和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杰作。

李白诗曰:“桃花潭水深千尺”,所谓桃花潭,并非一口水塘,而是青弋江的一段水隈,即江边的水湾。正常深度一般是三到五米,最深处七点五米,夏季可达七到八米,汛期特大暴雨深度可达十米。但是,绝对没有李白所说的“深千尺”,换算成今日的尺寸,一尺等于0.333米,即使按照汛期特大暴雨的深度,也只有三十来米。何来李白所说的“深千尺”,这是“诗仙”李太白撰稿作文时的一贯的夸张写法。

潭水,意思是水潭中的水。出自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官员沈括《梦溪笔谈》:“下有二潭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江也被称作“潭水”。记得初中课本里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散文《小石潭记》,这篇散文写得真优美,语言简洁清新,篇幅短小精干。非常为我喜欢,经常诵读之,咀嚼之。

潭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被古人用来描绘水面平静、清澈明净的景色。它通常与山水、月辉、花鸟等自然元素一起出现,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意象。

  2023111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水”析
后一篇:“碧水”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