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水”析

(2023-11-16 18:52:4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午后,正在收看手机视频,忽闻古筝独奏《高山流水》,那一阵阵苍凉遒劲的音响,边听边在我的心底激荡,久久不能平抑。反反复复聆听了好多遍。且不论高山仰止,单就流水潺潺而言,就令我心醉了。

《高山流水》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典范,与《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古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高山流水的典故最早出自《列子.汤问》,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泄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钟子期不幸而逝,不知真情的伯牙来到钟家庄找寻,遇见一位老者,向其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者放声大哭,说钟子期已经在几个月前身亡了。老者还说:“想必先生就是晋国的俞伯牙吧?子期临死前,还说起和先生的约定呢!”伯牙闻讯,伤心欲绝,伏在钟子期的坟前,拿出古琴来,席地而坐,流着眼泪弹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之后,伯牙痛哭,说:“先生不在了,再也没人能听懂我的乐曲,我还弹琴干什么?”说完,竟然双手将琴狠狠地摔在地上,古琴被摔得粉碎。从此以后,伯牙果然再也不弹琴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形成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

“流水”析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为什么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缘故。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双向交流和互通回应的。一个人的琴弹得再好,还得有人欣赏,如果没有人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人生确实是为自己而活着,但是,有时候,人确实也是为别人而活着,是为知己而生存。

知己,能够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够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理念。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财富。他们在知己面前,从来就无所隐瞒,或遁形。在生活中,需要结交和珍惜这样理解、真诚、懂得情谊、敢于担当的朋友。

古人非常欣赏和敬仰“高山流水”这一成语,在不少场合都运用了它。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代官员、杂剧作家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袁于令《西楼记.病悟》:“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实际上,人的一生是需要朋友的,孤家寡人,茕茕独立,是不能生存的。但是,究竟能够结交多少个真心、贴心、铁心的知音呢,实在是很难说得清楚。扳扳手指头,也就那么几个而已。虽然,多少次遇见了,却又错过了;错过了,再遇见,已经是鹤发皓颜了。慕然回首,不禁潸然泪下,重逢之时,已经不见年轻时的倜傥风流了,一副苍老衰弱的模样。甚至,有的人还要依靠拐杖,拄着它慢慢地行走,步履迟缓蹒跚,让人十分感慨喟叹,人老天荒,韶华已去。虽然,那颗赤诚、真挚、友爱的心,依然在胸腔内砰砰跳动,一直到生命的终结,方才停止,但,那又有什么用场呢?泪轻流,空悲切。

2023111615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江水”析
后一篇:“潭水”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