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梧桐”析

(2023-11-02 09:14:4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常常看到梧桐二字。其中,盛唐大诗人李白写有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最为我喜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诗里,李白写出了“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名句,此处结尾处的“谢公”,就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

我曾经多次到过宣城的谢朓北楼,于春暖花开或秋风飒爽的时节,登临此楼,凭吊谢公,缅怀李太白。特别是攀登敬亭山,一览山色美景,纵情地吟诵《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种快意油然而生,有着一种御风高飞的感觉。那时,我的心底就知道李太白把谢朓视为他一生追慕的偶像和知己,并为其曾经七次入赴宣城,在敬亭山的怀抱里,找到心灵的安宁和抚慰。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写尽了袅袅炊烟在村落间升起,满山的橘柚笼罩在清冽的寒气之中,而曾经引来凤凰栖居的梧桐,已经在秋意浓郁中,渐渐老去。此语一出,仿佛老去的不只有梧桐,浓郁的不只有秋意,还有李白落魄的命运和衰老的心境。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是如此地孤独郁闷,落落寡欢,只能与谢公在古今相隔中彼此寄语慰勉,在梧桐秋老中保持高洁品格。就像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用疏桐鸣蝉彰显文人的节操:“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著名的南宋爱国丞相文天祥被元兵囚禁,依然不改家国情怀:“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梧桐”析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曾经写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则将梧桐与鸳鸯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赞美忠贞不二的爱情。

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曾经写有一首词作《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到了温庭筠的笔下,看不到枝枝叶叶,听不出愁愁苦苦,传输出的满是秋天清幽的氛围感。女子一边埋怨梧桐 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边听着梧桐叶上的潇潇雨,一点一滴,空阶滴到明。我的一位大学女同学的微信昵称就叫“梧桐雨”,想必与这种情感境界有着某种关联吧?

而贬谪到黄州的苏轼,也曾将人生的失意和苦闷定格在明月梧桐间,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再次贬谪到惠州的苏轼想起了弟弟苏辙,则思念喷涌,魂不守舍:“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北宋词人贺铸曾经写过一首词作《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虽然他贵为“四明狂客”贺知章的后裔和宋太祖的贺皇后的族孙,但终因个性耿介,为官场所不容,一生辗转漂泊。直到年过半百,才得以闲居苏州,贺铸与妻子终算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可是,妻子却在此期间香消玉殒。多年后,贺铸重游故地,悲恸不已,感叹道:“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的遭际,一语道尽孤独而沉痛的哀思。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叶落与秋意正浓,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亡国之后的南唐后主李煜哀叹:“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同样经历亡国的北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则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啼啼泣泣、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尤其是李清照南渡之后,对梧桐凋零的体会更为深切,在一首梧桐词中,写尽了哀愁。易安登高望远,看着乱山衰野笼罩在落日余晖薄薄的烟雾里,听着乌鸦归去的悲哀鸣叫,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在流血喟叹。“西风催村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咏桐》)此语一出,多少痛定思痛,多少欲说还休,尽在不言中。

以上,就是古人笔下的梧桐,或彰显高洁品格,或传递离恨别愁,或悼念夫妻情深,或心怀故国旧园,总有一种而似曾相识的丰富情感纠结或缠绵其中。

在这清秋之时,但愿天下人都能少一些哀愁和寂寞,忘记烦忧和苦闷,丢掉空想和梦幻,在心中栽下梧桐树,留得凤凰住。

2023112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避讳”解
后一篇:“斜阳”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