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误事

(2023-09-08 05:52:0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当某人因为喝酒耽搁做事情,或者因为醉酒延宕干工作,人们常将这种行为称之为“误事”。

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王珪《高烈武王琼神道碑》:“真宗遽曰:‘微卿几至误事。’”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红楼梦》:“既有正事,何必忙忙又来,千万别为我误事。”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清朝满族文学家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见他脸上不大平静,恐怕误事。”现代荷花淀派文学创始人、作家孙犁《秀露集.通讯六要》:“文字是给人家看的,以清楚好认,不误事不出错为主。”

所谓误事,即败坏事情,耽误事情。误字的意思是,一为:错,不正确:错误、失误、笔误、口误、误差。二为:耽搁;耽误。三为: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使别人或组织遭受损害:误国、误民、误人子弟。四为: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误伤、误击。

因循误事,因循:沿袭。因循误事,指情况发生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事,因而耽误了事情。

误事

即使清代治国理政功德盖世的贤明皇帝乾隆,到了晚年,也不免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的事情。

俗话说,酒肉朋友不足交,做人做事不贪杯。这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饮酒贪杯而误事。然而,喝酒的人,大多是“大至则多于奇乐”,看到酒就高兴,见着酒就兴奋,越喝越开心,越喝越恣肆,慢慢地就晕头转向了,不知所以了,不自不觉间,就进入到醉醺醺的状态。因此,不少人将喝酒列入误事的根源,这当然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也不尽然。并不是所有人喝酒都会误事,有的人喝酒之后,精神极其亢奋,意志极其激昂,凛凛雄风再现,展示出一代豪杰的英勇本色,纵横和显赫于中国历史之上。

酒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盛行于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一般情况下,人情往来需要酒来助兴,吟诗赋词需要酒来添趣,闲情雅致需要酒来点缀,出征战伐需要酒来壮行。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中说:“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北南宋之交的卓越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诗文佳句,读来都是琅琅上口,别有一番风味,可以说,在有人群的地方,就会酌酒助兴。在有筵席的地方就会赏酒助乐。当然,胡饮海喝,醉意朦胧,确实会误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喝酒就一定会误事。不少时候,适量的喝酒反而会促使事情早日成功地办理,甚至,让事情办得更加便利顺畅。俗话说:“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十分浓厚的社会里,酒为办事的最佳媒介,某些时候,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大千世界,如果少了酒,人间必定会少了许多意韵和趣味。

喝酒的人生百态:酒逢知己千杯少;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后吐真言;酒酣壮人胆。

胸蕴鸿鹄之志、身怀重要之任的人,喝酒时必须谨记:小酌怡情,大醉误事!

2023984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事
后一篇:游沈阳故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