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事

(2023-09-07 06:33:0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生事,意思是,制造麻烦、事端;发生事变;惹事。详释,义一为,古代指始丧之礼。人死后,下葬前,事以生人之礼供奉之。义二为,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义三为,谓自专行事。义四为,泛指行事。义五为,犹生计。义七为,指产业。义八为,犹世事。义九为,世情。看来生事的释义,还是比较丰富的,也是多样的。用时不得不注意其中的区分。

生事,最早出自《礼记.檀公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北宋学者、教育家、经学家、训诂学家邢昺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于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于哀戚。”《孔子家语.致思》:“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春秋时期《公羊传.桓公八年》:“遂者何?生事也。”东汉经学家、儒学大师何休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公羊传.僖公ing四年》:“其言次于陉何?有俟也”何休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西晋五经博士孔晁注:“生事谓变也。”西汉哲学家、学者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公子遂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晋,《春秋》非之。”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冯奉世传》:“奉世死后二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以诛郅支单于封为列侯。时丞相匡衡亦用延寿矫制生事,据萧望之前议,以为不当封。”东晋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观稼》:“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唐代官员、诗人韦应物《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曰:“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唐代文学家、史学家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德宗自复京阙,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南宋学者李之彦《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元代西域人、诗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孟郊》:“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晃天王认义东溪村》:“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这里。”第四七回《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非是我们生事害他,其实那厮无礼!”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陈继儒《读书境》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第一七回:“悟空,你回去罢。好生伏侍唐僧,以后休懒惰生事。”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清代诗人黄景仁《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音韵训诂学家、国学大师黄侃《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明代冯梦龙创作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太傅鞠武谏曰:‘秦虎狼之国,方蚕食诸侯,即使无隙,犹将生事,况收其仇人以为射的,如批龙之逆麟,其伤必矣。愿太子速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结匈奴,然后乃可徐图也。’”清代小说家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牛兄弟生事便了。”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生事

生事的近义词有:闯祸、惹祸、肇事、滋事,如唐代诗佛王维《偶然作六首》诗之四:“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归。”生事的近义词还有:人事、世事。如唐代诗人綦毋潜《春泛若耶溪》:“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生事的相关成语有:生事微渺、生事扰民、造言生事、无事生事、无端生事、造谤生事、无风生事、造谣生事等。

生事的诗句有:馀生事事无心绪、生事事生何日了;生事托人多;生事罄瓶罂;生事纵贫犹可过、老景侵寻生事出等。

用生事造句的有: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真正可鄙的是那些不明事理的、胡乱造谣生事的势力小人。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他表面装好人,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造谣生事。你应该在报纸和杂志上不止一次的看到富人被袭事件,你也应该读过不少抨击富人的文章和社论,你还听说过有造谣生事之人谴责富人长达 一小时之久。这些人很不讲理,经常无端生事,闹得四邻不安。社会上多的是喜欢捕风捉影,造谣生事的人。这个孩子很不安生,到处生事。他就像一条狗,到处含血喷人,造谣生事,生怕天下不乱似的。纵上所述,以例试举。

生事,还是有着某些现实的影子在摇曳晃荡,而,无事生非,则是指本来没有什么事情,却故意制造事端;形容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惹麻烦,含有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后世据此引申出成语“无事生非”。无事生非出自清代小说家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当代著名国学专家、哲学家、易经专家、中医学家、作家、历史文化学者杨力《老子哲学大智慧》:“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按照自然规律治国治世,万不可无事生非,人能如此,则无败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会长徐家昌《徐家昌诗文选集》:“皇帝不得已亲自责问曹参。曹参却说出一番安守天下,不可无事生非的道理,把皇帝说得心服口服,也成了不干有理派了。”一位当代佚名者:“灾难源于舌头,疾病来自牙齿。管住自己的舌头,不要无事生非;管住自己的牙齿,贪食者用自己的牙齿咬断自己的生命。”

无事生非与无中生有,都含有本来没有事却说有事,或添麻烦的意思。但“无事生非”偏重于“生非”,表示故意制造麻烦;并有不好的行为和后果;而“无中生有”则表示口头上凭空捏造而无直接的行动。

2023974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项王故里
后一篇:误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