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何谓处事?即处理事情、或处理事务。
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国语.鲁语下》:“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房武)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现代作家沙汀《淘金记》四:“一个人信用要紧,我们又是才到社会上来处事的。”
当下社会,人们习惯将为人处事与为人处世混用。其实,二者是有着区别的。
为人处事与为人处世究竟有何区别呢?
为人处事,是指为人和处事的总称。为人就是做人,处事的“处”就是处理、处置。“事”就是各式各样的事情。总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的处理。处事就是单纯地处理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是内事,也可以是外事。
为人处世,是指为人和处世的总称。为人就是做人,处世的“处”就是接触、处理。“世”就是外界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总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物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处世侧重于与人的关系,当然,处理事情的时候,会涉及到其他的物,而那是外物。
为人处世为一个词,一个意思;为人处事为两个词,为人、处事。
为人处事的原则:一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稳的人胸怀博大,既能经得起表扬,又能忍受得了批评,喜怒不形于色。他们往往是控制情绪的高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场面,遭受多大的委屈,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为,不轻易向人诉苦。真正沉稳的人在受到伤害、心情不好的时候,能够一个人独自消化负面情绪,不会动不动就向别人诉苦,更不会极力去博得别人的同情。沉稳的人都有独自疗伤的能力。当他遇到高兴的事情、成功的事情时,也不会动不动向别人显摆或炫耀。
三为,先让别人说,不要争着出风头。沉稳的人不会轻易地抛头露面,即使有需要自己出面的场合,也会对别人温良恭俭让,先把机会留给对方,让对方先说。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低调、内敛的神态,永远像一名绅士一样谦逊有礼。
处事的例句有:
如有两个老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面,却能一见如故,虽然,双方也有岐见,却没有面红耳赤的争论。风平浪静的谈话背后,是深厚的个人修养和丰富的处事经验。
再如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生活,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牢固。
又如做人处事,不能只想着坐收渔利、坐享其成的美事。
还如为人正直者,从来都会公平处事,不会重财轻友,更不会重利轻义。
另如他为人处事高傲冷峭,颇有心机,所以朋友很少。
其他如:这个人处事圆滑,而且诡计多端,须小心提防。我们为人处事应有大度包容的胸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逆来顺受的处事态度,只会让欺负你的人变本加厉、嚣张跋扈。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在待人处事过程中,一定要以礼待人,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