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犹有雁传书——唐宋词名篇品赏之一〇四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秦观写有一首词作《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词曰:“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又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这首词作的大意是,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凛冽的寒气。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在彩绘的小楼上,吹送出《小单于》的曲子。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寞中悄悄地退去。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地涌出,独处公馆,感到特别地孤独,那种孤独枯寂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阖家欢乐团聚的除夕。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这郴阳比衡阳更加遥远,空中连鸿雁也看不见一只。
这首词的上阕写除夕之夜辗转难眠的苦闷。起首两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寂寥幽深的环境。漫天的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温暖的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苦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气氛一点也看不到。寥寥十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破寒之初,同时也点明了地点——湘南的庭院,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既写了湖南南部辽阔的天空,也写了蜗居一室狭小的贬所。更堪注意的是,在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围炉守岁,乐叙天伦。个中意味,不言自明也。由此可见,词人其时的心情是多么凄凉和悲哀。
“丽谯”两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天明。丽谯,古代指城门楼,语出《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鹄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中唐诗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从字面上看,秦观的构思似乎受到庄子、李益这两句文辞和诗句的影响,但所写的感情,则完全是词人自己的,与二人截然不同。上面说到,除夕之夜,是人们举家守岁之时,而此时此刻的词人却独居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从城门楼上传过来的凄楚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彷佛是利剑,是乱石,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好不容易度过了“一夜长如岁”的除夕。“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则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可以看出,词人用字是极为精审而又准确的。
此词当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除夕,秦观贬监处州酒税,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即使这样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然而,监者犹承风望旨,以谒告秦观写佛书为罪,于是,秦观再次被削秩徙郴州。词人去官削秩,且,愈贬愈远,那颗一再遭受打击的心似乎破碎了一般。在南徙经过潇湘时,他几乎哭泣着说:“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阮郎归》其三)在郴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的心情愈加无比的哀伤,遂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秦观谪徙郴州时,写下的这首词作,实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深远,感受最为悲怆,抒写了无比伤哀的情感,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评此词云:“伤心!”(《草堂诗余正集》卷一)沈际飞说的这两个字确是道出了本篇的感情特点。从词的内容到词的音调。无不充满了凄婉悲恸的色彩,清末民初词人冯煦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数,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在宋代词坛上,以抒写凄婉感情见长的词人,独推淮海、小山。在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此阙也可算得上一首。细细品玩,颇觉浅语之中,蕴有深远意味,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词人的身世遭际产生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