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飞鸿字字愁——唐宋词名篇品赏之九十八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秦观写有一首词作《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词曰:“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这首小词的大意是,远隔天涯海角,旧恨绵绵不断,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闻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盘根错节。愁眉总是紧锁的,任凭春风如何劲吹也不能舒展。困倦地倚靠在高楼的栏杆边,看那一群群在高天掠飞的雁行,那形成字之阵型的字字都是愁啊!
此词写一个女主人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阕写女主人孤独凄凉,愁怨欲绝。下阙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深重的离愁别恨,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天涯”点明所思的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了空间和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作出了铺垫。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沉重凄楚的处境与心境,竟连表示同情的人都没有,更使人觉得十分难堪了。此词中的“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叹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为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解除女主人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即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的回肠百转,这里就近取譬,触物生情,显得自然浑成,不露斧凿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女主人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的感情状态。这两句在哀怨伤感之中,寓有沉恸悲愤之情。上阕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到表情的描写。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绽出细眉般的柳叶,似乎也应该缓解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娥,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怨的深重。“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并加强了愁怨的份量。这两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读到这两句,眼前便会浮现出在拂面春风中双眉紧锁,脉脉含愁的女主人形象。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这两句,点醒女主人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怨的原因。高楼眺望,得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观望之久,失望之深,毕现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视飞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阵型,在困倚危楼的女主人的眼中,便触目成愁了。这两句的意蕴与中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相似,而秦观的这两句词,主观感情色彩则更为浓烈。
此词通体悲凉凄楚,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阙结句,皆为愁极伤极之语,但并不显得柔靡纤弱。词中出语凝重,蕴有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转,抑扬分明,有着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词人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词源》卷下)这首词正是秦观词作清而有骨,意脉贯通的显例。